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9
/ 2

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

李倩

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中心幼儿园  251800

身份证号:372323199401262720

摘要: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幼小衔接有着较大的帮助,不仅可以让幼儿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还能够让幼儿对小幼儿活产生向往,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各类活动当中,为进入小学阶段幼儿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进入小学阶段后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将对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展开研究。

关键词: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策略

前言: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阶段,小学教育是幼儿进入正式且规范化的学习模式中的第一阶段,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多数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学习时都会出现一定的不良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持续学习而言都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加强对幼小衔接教育的优化,以家校合作作为基础为幼儿提供更为优质的引导力量。由此可见,对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1有利于缓解幼儿的压力,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呈现出了持续提升的状态,这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让新一代人得到了更为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物质生活支持,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心理较强,在生活中对幼儿的保护过度,进而导致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较弱,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后无法顺利的适应新的环境,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这一情况,幼小衔接教育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在幼儿进入到小学校园前就对幼儿实施相应的指导和引导,让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促进幼儿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使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缓解幼儿的压力,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1.2调整作息节奏,保证幼儿身体健康

幼儿园的作息习惯和小学的作息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孩子在刚刚进入到小学校园时极容易在作息调整上遇到较大阻碍,出现频繁的迟到等现象,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小学阶段学习,还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形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幼儿园采取家长合作落实幼小衔接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循序渐进的对幼儿的作息习惯进行调整,有效的缩短幼儿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时间,让幼儿可以在心理和身体上都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

2、幼小衔接的策略

2.1引导幼儿,了解学校环境

就实际调查显示在进入小学校园前部分幼儿和家长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学校学习,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导致幼儿和幼儿家长出现这些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小学阶段学习以及对小学校园环境的不了解,进而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和抵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园应当加强在幼小衔接方案设计上的优化,通过整合幼儿园资源与联系社会资源的方式为幼儿和幼儿家长创造走进小学校园参观的机会,提高幼儿和幼儿家长对小学教育的认识,以此打消幼儿家长的鼓励,减轻幼儿的焦虑情绪,让幼儿家长可以更好的与幼儿园合作,让幼小衔接教育任务圆满完成。例如:在学习到《运动项目我知道》一课时,幼师可以先为幼儿讲解不同的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能够对各类运动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后幼师则可以通过举办参观活动以及与小学学校及时沟通的方式,邀请幼儿家长和幼儿到小学校园中观看小学运动竞赛,让幼儿可以近距离的料及不同的运动项目,同时让幼儿和家长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小学校园环境建立起一定的认识,做好已订购的心理准备,逐步缓解幼儿家长和幼儿的紧张和未知心理,让幼小衔接更为有效。

2.2耐心指导,及时鼓励

从幼儿园到小学校园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部分幼儿往往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依然无法顺利的适应新的环境,进而导致幼儿在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性以及心理健康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则往往在于幼小衔接的不当,对此,幼师应当加强对幼儿实际学习情况、心理成长变化等多方面的观察,依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及时的切换教学的模式,拉近幼儿和幼小衔接课堂之间的距离,使幼儿可以在其中霍德尔更为深刻的体验感受,为幼儿进入小学校园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由于不同的幼儿在性格、看待问题的视角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幼小衔接过渡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幼儿实施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幼儿家长和幼师都应当保证自己具有足够的耐心,保持长期的交流关系,及时的进行引导方案的调整,做到以平和的视角看待每一个幼儿,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指导,让幼儿可以感受到幼师和家长的关系与爱护,从而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幼小衔接学习中,取得理想化的成果,高效的完成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任务。

2.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作息时间和小幼儿的作息时间与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大多是对幼儿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并没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和较为规范的制度约束,幼儿的个性化更为突出。但在进入到小学阶段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虽然依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在到校时间、课堂制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强度有所提升,幼儿必须保证自身行为举止的规范性,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允许范围内活动,以此保证班级秩序和校园秩序能够得到有效维护,让幼儿的安全和学习都得到一定的保证。不过这一变化往往会让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幼儿不适应,不利于幼儿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极容易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消极情绪。对此,幼儿园更应当加强幼小衔接教育,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就幼儿的成长问题进行沟通,帮助幼儿家长掌握更多的科学引导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使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循序渐进的向幼儿渗透有关小幼儿的生活方式、听课要求等多方面的信息,拓展幼儿的视野,为幼儿今后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家校合作的依托下帮助幼儿更为快速的适应新的环境,实现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的目的。

2.4引导孩子交朋友,感受伙伴的重要性

幼儿在刚刚进入小学校园后就能够交到好朋友,对于缓解幼儿在新的环境中的焦虑心理以及增强幼儿的归属感有着较大的帮助,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言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幼师在实施幼小衔接时应当对引导孩子交朋友重视起来,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幼儿的交际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性格优化,为幼儿能够在小学阶段获得更多的好朋友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幼师还应当加强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让幼儿可以学会适应不同的情景,并掌握在不同情景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让幼儿可以在心理上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充分的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为家校合作下幼小衔接教学任务的顺利你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到《逛超市》一课时,幼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幼儿创设超市情景,并为幼儿准备不同的服装道具,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在超市中的情景进行对话,以此增强幼儿的代入感,使幼儿可以更好的站在情景进行对话交流,有效的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幼师还可以依据幼儿的表现情况为幼儿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以小学学校作为背景进行情景模拟的游戏,有效的削弱幼儿的抵触情绪,提高幼儿的了解兴趣,让幼儿可以在家校合作的支持下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实现幼小衔接的真正价值。

2.5与幼师及时沟通家校情况

多数幼儿在放学后都喜欢和家长讲述自己一天的经历,这对于幼儿情感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性构建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一定的帮助。但部分家长却忽视了幼儿这一倾诉行为的重要性,存在着耐心不足、倾听欲望不高等问题,对幼儿的倾诉行为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冲击,进而导致幼儿逐步的养成了不与家长交流的习惯和认知,对幼儿进入到新的环境并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埋下了一定的隐患,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幼儿园幼师应当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观念,并定期就幼儿存在的问题与幼儿家长一同探讨原因,帮助幼儿家长逐步的认识到聆听幼儿倾诉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引导幼儿的方式和方法,与幼儿建立起健康且良好的亲子关系,逐步的成为幼儿学习的好榜样,为幼儿更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幼儿打下坚实的基础,呈现出家校合作下促进幼小衔接的优质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对于幼小衔接而言有着较大的良性影响力,不仅是幼儿保持稳定情绪与健康心理的重要依托力量,还是幼儿思维逻辑、品质等多方面构建的良好推动力量,对于幼儿当下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而言意义深远。因此,幼师应当对家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策略的构建起到高度的重视,做到立足于与当前着眼于长远,为幼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幼儿从中取得最大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马芹.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青海教育.2015,(3).54-55.

[2]安红.再谈"幼小衔接"问题[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