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熟悉的“东风”,就“好玩”的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1

借熟悉的“东风”,就“好玩”的课堂

严小媚

浙江省苍南中学

【内容摘要】成就“好玩”的课堂,是我们吸引学生课堂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成就“好玩”的课堂,我们能运用的方法一定是多样的。笔者认为,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用我们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来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这就是我们课堂所借的重要的“东风之势 ”。

【关键词】 复习课,枯燥,熟悉的素材,好玩

将枯燥的复习课上成学生认为“好玩”的语文课,可以借鉴的素材还是很多的。目前新课程的改革中,情境意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点。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从不同的教学要求出发,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设置的情境也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将我们学生、学校的,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恰如其分地融进课堂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记得当初在上《谏太宗十思疏》《烛之武退秦师》《谏逐客书》的联文复习课时,我就将这一要点进行了试验。这三篇都是有关劝谏类的古代论说文,其中复习和掌握古人劝说的艺术就是我课堂上的一个重点。在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劝说艺术的概括和课文示例分析后,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劝说艺术的应用练笔环节,希望既能让学生达到现实的劝说实践,又能和学生的课堂作文练笔结合起来。

我先是在幻灯片出示了以下文字:

应用练笔:近来学校收紧午休政策,要求住校生一律在寝室午休,不得到图书馆或教室自习。为此有部分学生提出异议,要求放宽午休要求,认为不应在学生午休问题上实行“一刀切”,而应该给学生中午学习或睡觉选择的自由。为此请以“要求午间在图书馆自习”的学生代表的身份,给校长或政教主任写一小段2-3行的劝说文字,要求适当采用文言句式,观点明确,用语得体

当这些文字一出现,下面学生的议论就开始了。“老师,这个措施真的太过分了。” “这太浪费我们的中午时间了。”“这么好的图书馆自习环境真的太浪费了。”“学校怎么能这样’一刀切’呢?”……还有学生提出来我们写的意见真的能被学校看见并采纳吗。在此基础上,我又再次强调了对劝说对象及措施的了解,突出了“对方立场”在劝说实际中的重要性。然后我又顺势播放了一段我针对学校现行图书馆自习改革一事采访我校时任政教主任吕老师的采访录音。当那个熟悉的声音一在教室里回荡,学生们就更加激动了,政教主任的名字在课堂此起彼伏。多么熟悉的事件!多么熟悉的声音!相关的劝说文字也就很顺利的付诸笔端了。更有甚者,下课了还不断叮嘱我,“老师,我觉得我那段文字写得很有思想和力度,你一定要把我的建议转交给学校哦!”我想,真实情境教学要达到课内和课下的延展效果也不外乎如是了。

蒋红卫老师今年在江苏省优质课上的两篇课文的联文教学也很好的再次验证了这一要点。蒋老师这次的上课内容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联文教学,这教学难度本身就异常大,还要在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这更无异于“雪上加霜”了。可是蒋老师在上课初始,就很好的运用了学生们熟悉的身边的事物来进行课堂的“破冰”:蒋老师用上课学校成达楼的两块牌子的内容—— “用科学改变我们的未来”“用创造点亮我们的世界”。强调这两块牌子的内容生动揭示了科学改变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将两篇文章的作者屠呦呦和加来道雄联系在一起,强调他们都是致力于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家。这样就很巧妙的引入了新的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又快速地达到了和学生亲近的目的。

复习课,尤其是高三的复习课,课内知识的串讲总结、课外知识的迁移运用、高考考点的解读应用,一定是我们课堂的核心和灵魂。但单纯的只是知识的输出却不免让复习的课堂的陷于枯燥的苑囿。所以如何在保证本质核心不变之余,又能让复习课“好玩”起来,让复习课不再只局限于课内和课外知识的串讲总结、迁移运用,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以上的教学实践,对于探索“好玩”型的复习课,绝对还只是冰山的一角。

【参考文献】

1.《教师,成全生命之美》,干国祥,漓江出版社,2022.9

  1. 《怎么样把课讲好》,王方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2.3

  2. 《好课多磨》,斯苗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