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练,赛"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以50米短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初中"学,练,赛"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以50米短跑为例

姜瑞华

南京外国语学校210008

摘要:近年来,全民素质提升是重要的社会热点话题。中小学教育也应当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为主要目标,深刻落实全民族素质提升长期战略目标。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也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针对田径项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各个运动项目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学、练、赛”模式;体育教学

引言:

初中阶段体育课程学习应当以实践模式提升为主,这样的模式能够将课程知识进行有效传递。传统的体育课程,通常与训练和测试两方面挂钩,学生在面对田径运动的时候,通常伴随着恐惧心理,害怕进行体育锻炼,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会更加讨厌体育运动,还会讨厌体育课程,从而抵触体育知识的渗透。这就需要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式,进行创新教学。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

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解析

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师进行教学阶段的基础知识渗透、基础能力培养有效训练时,初中教育应更加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针对各个学生的特长项目,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这样不仅能够进行短期的快速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当下许多学校都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相应的特色训练项目。比如排球、足球、橄榄球等,这些项目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特色项目的针对化传统体育广泛教育无法实现,具体提升一定要进行针对化训练。本校就非常重视田径运动的教育,特别是针对学生短跑能力的培养。短跑是田径运动的重要训练项目,也是国民运动。学生参与门槛低,无论年龄还是身体素质高低,都能够很好地参与进来,但是短跑相对于慢跑更具有要求,跑步姿势的训练,以及爆发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都是体育教师应当考量的。当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更加有挑战性,在平时体育课程训练,教师应当开展相应的模块化、系统化训练。通过模块化去实现某个具体方面的快速提升,通过系统化学习正确的体育知识,感受体育文化,去进行长期层次的提升。最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当再增加创新项目,去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各种项目跑步姿势,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从而渗透各具体色的体育知识,掌握正确的运动知识,拥有更广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系统地学习,学生也会减少受伤的风险。同时,也是将体育健康知识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提高全民族素养的关键性教育[1]

二、初中"学,练,赛"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策略---50米为例

(一)“50米跑”知识点整合

教师开展"学,练,赛"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比如从“50米跑”各个阶段的分解知识点讲述,再进行知识点整合,让学生对于“50米跑”有更清楚的认识。教师可以将“50米跑”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的过程进行讲解,每个阶段划分为理论讲述、知识理清、教学实践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起跑时的动作要领。起跑姿势为预备姿势,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半拳,眼睛目视前方;第二部分为知识理清,让学生模仿老师讲述的动作,先了解应该如何正确起跑,再到操场上进行实践训练。课前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学生们在了解运动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错误动作,避免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伤,对于运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比如为什么站立式起跑姿势要领中强调双脚要尽量与肩膀同宽?一方面是保障身体的协调,能够更好的发力,另一方面是保障身体不要受伤;第三部分,再将理论知识应用在50米实践中,达到理论转化实践的作用。

(二)“50米跑”阶段实践

经过前一阶段,教师再开展相应活动讲解,能够快速地增强学生对于跑步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对于体育课堂的热爱。比如,教师开展“50米直线跑”过程中可以多利用激励性语言。比如:“XX同学起步姿势非常正确,XX同学跑步爆发力特别强,XX同学很不错坚持到了最后。”在开展“50米跑”的时候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跑步的积极性。在跑完50米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后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跑步时的优点和不足。比如,教师在表扬完学生敢于参与活动的勇气过后,可以指正动作做的不正确的地方,先扬后抑。教师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甚至主动改变,去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让学生能够有源源不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提升自己。

(三)“50米”创新教学活动

教师开展多样化“50米跑”活动。不仅仅局限于“50米直线跑”,还可以是“50米障碍跑”、“50米接力跑”等。丰富跑步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跑步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的游戏来进行针对能力提升。

比如,教师平时在进行50米直线训练过后,可以交叉进行一些活动,设置相应的趣味实践活动。“游戏模仿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快速的爆发力,可以进行一些障碍跑活动,或者是报数拥抱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有参与的欲望,又能够得到参与的满足感、竞争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障碍跑”活动提高自身的爆发力。其次,还可以开展相应的默契考验,“两人三足”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50米跑全程时间很短,非常考验爆发力。短期爆发力的提升,可以给学生带来跑步起步时的领先,以及身体的协调,可以使得学生在后续跑步中得心应手

[2]

当然,无论开展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为了后续“50m跑步”做出铺垫,短期地去缓解学生跑步的压力,通过这样趣味化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综合跑步能力,一切都还是要为最后的50米短跑训练做铺垫。教师需要抓重点、抓难点,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活动。同时,也要针对具体的50米训练,制定专业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体育文化,感受体育带来的变化。

三、总结语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应当结合"学,练,赛"体育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接受体育知识,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还能够通过转化,去得到相应的能力提升。教师利用好这样的模式,不断地提升自我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体育课堂的教学升级。

参考文献:

[1]谢金峰.以趣味田径教学法构建初中体育教学[J].田径,2023(07):79-80.

[2]张敬. 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五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年第五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652-655.DOI:10.26914/c.cnkihy.2023.0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