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法治思想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2
/ 2

浅谈新时代法治思想建设

薛品胜

中国政法大学  100088

2022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继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次新变革、新转向,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盛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如何建设、怎么建设等重大问题,准确把握了当今国际国内的形势,开拓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法治思想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法治建设的经验积累和长时间的艰苦探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全新认识,详细解读了当下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十八大取得一系列成就为引线,深刻、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核心问题,解决了之前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根基领导地位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根基领导地位,忠于我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幸福所系。

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掌握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成为了共产党人鲜明的“探路者”角色,依”道”而成,依“道”自然。共产党人时刻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自信、乐观、坚韧、勇敢、进取、勤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我国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杜绝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怎么用权,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缔造者,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体质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

刘安《淮南子·生术训》:”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法产生于公众的道义,这道义产生于公众生活的需要,并符合最广大民众的心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几个方面,美好生活就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理论问题,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人为本、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优质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法治建设的指引下,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执政,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执政,既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又强调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依据宪法精神、宪法原则以及宪法所确定的各项制度推进依法治理。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要依照宪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切实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的前提,也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

四、加快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善于参与并努力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对不适应国际格局演变不适应国际规则、国际机制果断提出来,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使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增加自身实力与创造力。

涉外法治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国内法、国别法、国际法等各个领域,体现在国家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重要环节中,要提高国际法斗争能力,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坚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发展利益。 

要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尽快建设一支精通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既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又具有熟练运用外语的高水平法治人才队伍,为我国参与国际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管理数据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手段,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专人专用,分工明确,提高法治建设的效率,同时为了方便管理,建立高素质人才管理数据库,运用大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分析的有效手段。大数据技术能够将大规模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和知识挖掘出来,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做到管控得当,利用有序的新格局,从中央级别、省市级别、县区级别层层把控,形成“中央地方一盘棋”的思想。

在我国的高端学府,多项专利、高科技技术实现了成果的转化。从红细胞治疗技术到AI技术,从新药研发到太空技术的拓展,特别是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些都预示着法治必须紧跟技术潮流,法治与技术相结合。不仅如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加完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理念深入人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不断加强。

要坚持把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法治专门队伍科技化、专业化,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探索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同堂培训机制。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设立“烈士纪念日”,不断加强价值观教育,不断打牢敢于担当、热心为民、忠诚干净的思想根基,要把强化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拒绝“权力案”“人情案”。

 总之,党中央以“两个十五年”,规划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观蓝图,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过15年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从2035年到2050年,再经过15年奋斗,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