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续写的破与立——浅谈破题分析与思维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读后续写的破与立——浅谈破题分析与思维训练

吴海燕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摘要:书面表达因其对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高标准成为江苏省英语高考改革的“试金石”——既强调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对于书面表达的要求,又强调了对外有效输出信息,表达观点和阐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集中对读后续写这一特型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分享,寻找出适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同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其写作破题的思路、指导行文细节铺垫的思考,并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意识,激发其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后续写;细节描写;破题思路

正文

  1. 研究背景
    1. 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涵盖了语言技能、多元思维、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各个方面。

读后续写是江苏省高考改革后,出现在英语高考命题中的新事物。作文形式的方向,向多元化,创新性,开放式发展,对于学生和日常英语教学的要求,也从强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对外交流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进阶到文学欣赏、逻辑思维以及基于前两者基础上,合理创作故事的能力。

1.2新评价模式的诉求

区别于之前高考作文“八股文”的机械训练模式,本质上讲,读后续写标志着一种新形式的过程学习法,更倾向于对学习过程的训练,而非单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其训练过程需要结合阅读理解,文学创作以及高度的共情能力。灵活巧动的学习模式决定了学习成果的多样化,由此激发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也应和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要求。

1.3学生发展多元化的需要

The language we speak shapes how we think.我们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洪堡特(Humboldt)认为每个民族自然而然地会把某种独特的主观意识带入自己的语言,从而在语言中形成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而这种语言世界观反过来又可能影响人们的行为。

英语文化注重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在读后续写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考过程及最终呈现结果(续写的篇章),激发了学生在开放的思维模式下,利用批判性思维,结合交际及情感策略,满足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展多元化的需要。

  1. 研究对象

四星级高中学生,已具备两年基础的写作训练,掌握高考核心词汇量,有相对较好的写作语言及技巧的储备,但个体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稍有差异。

  1. 应对举措

3.1从命题角度引导学生解读续写思路

结合历年考查的题材来看,读后续写的续写内容从命题角度来看都会围绕“Conflict & Solution”展开。稍加归纳便会发现,题材主题大致是:脱险系列、争吵系列、挫折系列。

系列名称series

冲突矛盾conflict

情节设置Setting

解决方案Solution

Danger系列

危险的环境

dangerous environment

初始情况对主人公心理及生活的影响—>主人公的心理及能力的成长过程—>对问题的解决—>个人成长

借助他人他物

自我成熟成长

危险的人物

dangerous people

Quarrel系列

误解(观念不一致)

misunderstanding

初始情况中双方的理念或行为冲突—>主人公的谅解或妥协过程—>达成共识或谅解—>个人成长

共识谅解

求同存异

伤害(自尊、信任等)

hurt

Frustration系列

贫困、残疾、孤独、性格缺陷等

poverty, disability, loneliness…

初始情况形成的困局—>主人公的奋斗历程/他人相助过程—>困局的解决—>个人成长

和谐与关爱

时间与成长

当然,以上对于读后续写命题角度的解读,都是基于2016-2020各省高考卷内容的粗略归纳,在实际运用中,也可参考加上述的solution方案有机组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

简而言之,破题的思路在于:

1)读后续写的情节,对于高中生的要求,与其追求跌宕起伏,不如着重起承转合,续写需要和原文逻辑融洽,帮助原文作者“圆”一个结局。行文须浑然天成,不可突兀做作。

2)简洁的情节,可以由人物情感变化来丰富出彩。与其重笔墨在情节创作,不如花力气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故事是因人而在的,脱离了有血有肉的人,再离奇的情节,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3)人物感情变化的塑造,必须有一定的细节描写积累,以期令读者达到水到渠成之感,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写作主题与情节走向,虽鼓励多样化,但正向的对于认知的升华、人生的思考,价值观的体现却是不变的主旋律。

3.2从写作实践中鼓励学生处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应用于写作,也是金科玉律。试以《小王子》为例,在小王子和狐狸讨论驯养问题的时候,小狐狸对于驯养的理解,充满了细节——“阳光”、“音乐”、“麦穗”、“风声”,把一个抽象的“驯养”理念,物化到了即使儿童也能理解的程度——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以下结合课堂实践中,山东卷2020 读后续写,学生对于细节的一些描写,窥一窥启发学生处理细节的重要性。

基于命题角度的指导后,学生得出的破题思路如下:

初始情况形成的困局(经济大萧条,众生皆苦,Bernard家困难重重)—>他人相助过程(Meredith一家在维护Bernard自尊心的基础上,鼓励他自食其力)—>困局的解决(Meredith一家与Bernard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个人成长(受助者的感恩,助人者的圆满)——这是符合原文逻辑,合情合理的分析。但是,不同学生会在不同的细节体现他们对于续写的把握。

学生对于写作背景做了充分考量后,从背景入手。如此,邻里间的援手,便更显难能可贵了。所以说,通篇虽未出现直白的诸如precious, grateful之类的字眼,但人物的性格却照样饱满地立了起来。

由此可见,虽然在破题上学生的思路可能大相径庭,然而在凸显人物性格为情节发展上,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而学生在多多尝试用细节烘托主题后,便会在生活中更注意搜集情景描写的片段以及对于生活中真情实感的品赏,从而培养其写作主体地位的意识。

3.3从日常文学欣赏中鼓励学生建立情感链接

写作素材匮乏、情节乏善可陈、缺乏情感共鸣——似乎无论在任何语言的写作中,都是主要矛盾。虽然我们时常鼓励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并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鼓励他们摘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作文资源库。但这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文学修养角度,都是急功近利的。

在真正进入读后续写之前,可先另外设计阅读理解任务,不使学生囿于固定思维,而是以开放思维,进行人物关系的解构,以此一步步推进作品分析,进而完成写作任务:

整个过程就在于:分析人物关系—> 学生解读主题—>学生以角色视角反设主题对于故事主人公的影响—> 学生进入情境,完成续写。

所以大部分时候,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存在,犹如怀壁而不自知,需要老师用一定的技巧及有效手段去引导他们把阅读经历成一次体验。苦口婆心远不如感同身受。当学生学会沉浸式的阅读了,建立了情感链接,则无论是对于读后续写提干的破题解读,还是行文中烘托情节的细节处理,也必然拨云见日了。

所谓“不破不立”,江苏英语高考对于作文的改革,是有其对于学生思维培养和人生观树立的决心在里面的。真心希望,这条试行之路,初衷是如此,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须以此为契机,令学生一手锦绣文章,源自“富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文献:

[1] 李朝东. 高考档案英语江苏专版[M].宁夏: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315-320

[2] 黄立志. 高考英语图表类作文分析与写作指导. [J].语数外学习, 2012, (2)12-14

[3] Deborah Aldred. Gabrielle Duigu. Kelly Fried.牛津高中英语[M].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2:42-45

[4] 丁梅梓.试谈新课程高中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