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平台化视阈下统战成员参与的社交网络舆情治理机制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媒介平台化视阈下统战成员参与的社交网络舆情治理机制探索

王聪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分析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机理,结合基于信息人、信息和信息环境分析社交网络舆情节点影响力、用户情感分类及演化规律以及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网络结构和舆情演进规律,重点分析统战成员作为信息人传递信息和所处信息环境的角度提出管理暗涵,对统战成员“意见领袖”的塑造,发挥实名制统战成员线上舆论引导功能,进一步推动统战成员参与下的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突发期预警、蔓延期引导、消散期控制的网络舆情互联互动管理机制,提出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统战成员参与社交网络舆情治理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字:社交网络 舆情治理 媒介平台化 统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出指示,深刻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新形势下,舆情治理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众更多的通过社交网站平台发表观点,网络舆情开始进入公众生活。通过社交媒体对现实中某些焦点问题发表评论,具有比传统媒体舆论影响力更强、影响范围更广和反应更快的特点。

一、媒介平台化下社交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

社交网络舆情是在传统媒体舆论传播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方式将舆论放大,以网络为载体来表达大多数网民情感、态度和观点。社交网络舆情是对社会舆情的反映,也是舆情在互联网上的映射。媒介平台化是现代传播领域整体趋势,商业逻辑支配下的媒介平台化进程对用户群体网络行为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媒介平台化进程不断加速,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在传播中的基础性、架构性功能凸显,对意识形态、舆论导向都形成了重要影响。

媒介平台化的背后是深刻的市场逻辑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的用户关注与信息匹配度的“算法”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多维匹配关系的力量”,面对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具有垄断能力的平台化媒介“其内生的多边性和权变性使得它可以随时应对社会各个部门、群体乃至个体的需求从而调整供给”简单概括,就是用户喜欢什么,平台生产什么;用户点击什么,平台推送什么。在平台化媒介营造的传播环境中,形式上比大众传播媒体中看似更加自由、独立、平等、更具选择权的用户,其实仍然处在平台化媒介营造的更加逼真的拟态环境中,被无时无刻不在的商业逻辑隐秘支配着。

二、统战成员在媒介平台化中的网络行为分析

统战成员在媒介平台化中的网络行为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强。统战成员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使得本身在大数据高效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支持下,能够快速获取平台化媒介生产、传播的大体量信息,并且对信息的整合能力更强、获取的精准性更高,特定的信息资源获取较为便捷专业;二是具备清醒的认知、反思和理性批判能力。统战成员因为知识水平、年龄因素和丰富的阅历,在体量庞大的信息资源中,面对无法保障的平台化媒介传播的信息价值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时的辨识能力强,在海量的信息与数据流中能够保持独立的判断力,不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舆论的影响;三是具备较大的网络影响力。统战成员在知识水平、专业素养、年龄阅历、表达优势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在以制造者的身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热搜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助于形成更富人文关怀的网络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统战参与网络舆情互动,利用专业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具有引导舆论、积极发声消除不良影响的优势,在一定行业内、一定区域内有被具备被塑造“舆论领袖”的潜在价值。统战成员参与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的构建,能够进一步推动统战成员与地方政府、网络监管部门之间在社交网络舆情事件演化的预警和监测机制构建的互动互联举措,协助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做好网络用户管理和用户关系管理

三、建立统战成员参与的社交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积极建立统战成员参与的社交网络舆情治理机制,是“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打造统战成员参与的舆情治理大格局,发挥统战成员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力量,将舆情治理关键动作前置,在甄别舆情、舆情预警上发挥作用,为舆情甄别、预警提供技术支持,形成舆情治理预案,是网络舆情治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关键环节

一是建立提升培育统战成员群体媒介平台化认识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统战成员群体认识媒介平台化的思维本质平台思维主要奠基于平台经济的市场环境和运行逻辑。统战成员要深刻认识到媒介平台化背后的商业支配原则,但绝不能完全否定和抛弃媒体思维或仅仅强调商业逻辑。统战成员要在愈演愈烈的媒介平台化进程中正确的政治立场、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批判思维,不断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够致力于公共领域的建构,探讨和解决公共事件的中心议题,相信权威媒体的调查和发声;能够自媒体时代能够保持严肃高雅的“信息审美”,对网络事件理性发声,自觉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二是建立培育统战成员成为“意见领袖”的长效机制,培养媒介素养较高的“意见领袖”对抗可能出现的“集体无意识”,积极利用平台化媒体的传播技术和规则,引导统战成员主动融入“人人媒体”的平台化信息传播新生态中。聚焦平台化内容供给侧,积极引导统战成员参与平台化媒介进程并创造价值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积极引导发挥统战成员群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数字平台+多元主体”为架构的传播新格局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引导他们对公共议题广泛参与和发声,为正向良好和谐社会舆论的形成增添“网络音量”。

三是建立培育统战成员群体提升大数据技术使用能力长效机制,聚焦平台化思维方式,实现统战成员媒介平台化时代的“自我赋能”。积极引导统战成员借助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大数据的使用能力,在当前复杂的数字化环境中及时高效获取有用信息。在实践中,针对统战成员系统开展工具性能力培养,搭建操作技能、信息技能的通识性培训平台,提升操作媒介终端和互联网连接技能,搜索、选择和处理媒介终端和网络资源信息技能。

参考文献:

[1]戴世富,韩晓丹.增值与异化:数据新闻范式中的价值思考[J].当代传播,2015(01)

[2]韩金鑫,刘庆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紧迫性与现实路径[J].新闻前哨,2021(02)

[3]姬德强.数字平台的地缘政治:中国网络媒体全球传播的新语境与新路径[J].对外传播,2020(11)

本文为2023年锦州医科大学校级统战理论研究课题统战成员参与下的社交网络舆情治理 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ZMUTZ20230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