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刘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210023

【摘要】小学音乐对开发学生大脑、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能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文章从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华;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传统文化渗入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课程发展的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小学音乐学科传播艺术的同时,也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音乐教学中我们通过乐器、声乐、鉴赏这几个方面融合传统文化,构建创新、丰富而直观的小学音乐课堂。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多数人满足于西方文化的绚丽多彩,而忘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音乐教学中,我们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音乐教学中,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在教学中选择歌词雅致、旋律优美、富有意境的民族歌曲,让学生爱上民歌,爱上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二)丰富学生音乐教学的内容

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机会,丰富其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探究传统音乐的兴趣。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小学音乐课变得多样化,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器乐教学中融入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强化学生审美意识,促进其欣赏能力的提升,陶冶情操。在歌唱、器乐、动作表演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并形成独特的审美。如,欣赏民歌《茉莉花》过程中,教师用笛子向学生展示这首歌曲,使其在音乐中感受美、鉴赏美,从而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赏析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打破音乐教学的壁垒,运用不同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运用多感官去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视唱中融合传统文化

传统音乐节奏感明确,旋律优美,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学音乐教学中通常将声乐教学作为重点,并传授相关的知识技能,而对学生的情感没有给予关注,师生没有形成有效互动,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长。而融入传统文化的小学音乐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弘扬传统文化。

例如,四年级音乐上册《二泉映月》是传统的民族音乐名曲,它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此曲旋律由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最后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教师在教学时,拿出二胡,让学生知道二胡是拉弦乐器,音色圆润柔和,优美动听,因接近人声,更加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教师演示后,让学生描述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画面。其次,请学生介绍阿炳,把自己所了解到的阿炳生平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以此让学生联系作者生平再次欣赏乐曲。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二泉映月》的歌曲版本,学生在乐曲中仿佛看到那身背着胡琴沿街走的人影,石板路上人影瘦,步履遥遥出巷口,弯转又上小桥头。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歌曲旋律再次把学生内心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视唱中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二)在器乐学习中融合传统文化

传统器乐音乐以写实为主,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民族乐器独奏时能够根据作曲家意图由演奏者进行二次创作,能表现个性。而在合奏时,民族乐器又追求共性,强调了统一与配合。教师应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如,音乐教学中规定曲目用器乐演奏结合后,教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演奏乐器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历史、性能与发展等内容。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掌握乐器理论基础上,提升自己演奏技巧。此外,教师可对乐器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器乐社团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上舞台的机会,把学生学民族乐器的心理路程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师把器乐教学融合于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形成向上的音乐观,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通过音乐欣赏融合传统文化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应具备的技能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欣赏音乐,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助于提升其音乐欣赏力与鉴赏力。我国的经典曲目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

例如,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就是通过歌唱的方式演绎传统文化,节目形式新颖而有深度。一些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在音乐旋律的影响下留在人们的脑海中。《苔》原本是一首很少人知道的古诗,改编成歌曲后,成了大家争相咏唱的经典曲目。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这个节目,同时启发学生,为什么改编后的诗词更具有生命力呢?学生从古诗词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进行欣赏,对传统文化加深了解。通过音乐欣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观,激发其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传统文化的融入,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形成了新的音乐教学模式,通过视唱、器乐与欣赏这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了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方皓玥.融入民歌 找寻魅力——浅析小学音乐教学方法[J].新课程,2021(4).

[2]张清练.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J].家长,2020(3).

[3]郑金贞.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考试周刊,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