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适应期家校共育沟通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小学一年级适应期家校共育沟通策略研究

陈倩倩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实验小学校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家长会

教师的教学生涯是一个又一个六年的轮回。迎来送往间,每一位班主任都会亲历一年级的兵荒马乱。这慌乱中,不仅有孩子幼小衔接过渡期的不适应,也有家长的焦虑。此时,管理好班级,做好家校沟通就变得尤为重要。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在此时运筹帷幄,稳定军心,让孩子和家长都顺利度过一年级的适应期。

一、开学第一面——有备而来,为信任奠基

每年八月底的新生报名,孩子们满怀期待,因为他们憧憬未知。家长们内心忐忑,因为他们为未知感到焦虑。如何让新生家长帮助孩子度过这段不一样的时期呢?对于缺少学校教育实践经验的家长来讲,与孩子的教师就入学前后时期保持有效的沟通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入学适应。当家长们带着焦虑而来,我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第一次见面中赢得家长最初的认同,为建立家校合育的信任奠基。

(一)营造迎新氛围,让孩子爱上新班级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期,班主任老师就应该提前将教室打扫干净,用心规划教室布置,让孩子感受到班级良好的迎新氛围,爱上新学校、新班级。

教室门口摆放迎新气球头像,便于家长帮孩子拍照打卡,用照片记录有仪式感的入学时刻。黑板提前画好卡通画,写好迎新标语,用可爱的图案和漂亮的书写赢得孩子和学生的喜爱。课桌上的书本用红色拉花扎好,随书附上老师亲手写给孩子的明信片,用爱和鼓励点燃孩子对一年级的憧憬。

(二)做好自我介绍,让家长期待新学期

作为一个有近十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我的人生也在这些年里完成了很多角色的转变:我从一个学生变成了老师、妈妈和家长。在这些角色的转变中,我慢慢地越来越能理解家长的想法。因此,初次见面,我介绍了我人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教九年的专业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以及两个孩子的妈妈。

作为一个从教九年的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师,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相对丰富。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更能够明白家长所想所忧,对孩子也多一分耐心和理解。这两个角色,不仅拉近了我和家长的距离,也帮助我们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二、幼小衔接过渡期——反馈孩子的成长,减轻家长焦虑

    新生入学和家长们的第一次碰面,精心的准备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但幼小衔接的适应期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迅速帮助孩子了解一日常规,适应小学节奏,让孩子的成长发生。

(一)有方法的班级管理,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理清思路,让孩子和家长清楚班级一日活动及要求。开学前几天的新生训练,其核心就是让孩子清楚进入小学后,每个哪个时间做什么?怎样才算是做好了?这一切都需要班主任心中有数,并且将要求清楚地告知孩子。例如早晨到校后整理书包的步骤是先到座位,坐到凳子上,把书包放在桌上,然后对照黑板课表,将今天课堂中需要的书本文具有序放到抽屉里,整理好后把书包放到书包柜。并且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早上是晨读时间,学生整理书包期间必须保持安静。

    如果事事都如此,理清思路,想好步骤,定好要求,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就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了班级常规,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

(二)有针对性的反馈,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

1.对于家长关心的问题,利用钉钉班级群进行分享。开学伊始,家长们对孩子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担忧,此时就要多多发孩子们的照片。孩子们晨读的时候录一下认真读书的视频,吃饭的时候随手拍下践行光盘的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拍下盖着被子睡得香甜的孩子们,美术课拍拍孩子们的作品……孩子们的笑容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心情,还治愈了担忧他们的父母。

2.特殊情况私下多沟通。如果家长特别担心孩子,老师就要多积极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将孩子的进步私发给家长,帮家长吃吃定心丸。如果孩子在入学初期适应性较差,一方面需要对孩子降低要求、教授方法、积极鼓励,另一方面,对家长也要做心理疏导,帮助家长分析成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正面鼓励家长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3.孩子的德育闪光点,多多拍照记录,分享到钉钉班级圈。当你把生活中的美进行分享,不仅能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美的行为,见贤思齐,也会让他们更加肯定老师这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三)有趣的学科教学,让孩子爱上学习

  1. 把握学情,守护童真,让学科课堂充满童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专注力特点,在课堂中多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营造有趣的生活情境,适时加入课中操,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里学习。

  1. 坚持双减,培养兴趣,用花样活动串联学科知识。

双减政策出台,虽然减了作业和检测,但却呵护了孩子非常宝贵的学习兴趣。我的班级中,语文知识点的训练和落实都是通过一次次的“汉字听写大赛”、“汉字书写大赛”、“拼音大王争霸赛”、“字典博士争霸赛”、“识字小明星比赛”、“每月阅读之星”、“诗文诵读比赛”、“图书借阅制度”……串联起了学科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各种有趣活动中收获知识。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课堂,那老师的班级管理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家校沟通也会相应地得到更多的支持。

三、家长会——见证孩子的蜕变,收获信任

    如果说开学的第一次会面是精心筹备换得的惊鸿一瞥,那学期中的家长会就是厚积薄发的成果检验。老师在此刻展现的每一幅孩子的成长画卷,家长们都能读出老师的用心。

(一)分享成长,见证蜕变

家长会中,将孩子们的一日生活剪成视频放给家长看。当他们看到早上有序的晨读、整洁的书桌、干净的餐桌、午休床下整齐放置的鞋……此时孩子们的训练有素彰显的就是老师的能力。

(二)分享班级管理理念,展现教育智慧

在班级中,巧用班级优化大师的积分评价学生的行为常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量化学生的成长;设置班级管理员和值日班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班级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以图为鉴,用照片记录孩子的行为,生动地进行常规教育,让孩子更能理解和践行……

在点点滴滴的班级生活和条条款款的常规细则中,我们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正面的积极的班级管理方式,体现的是我们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理念。

(三)分享育儿建议,引发思考

最好的教育永远在路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有时爱之深就难免会责之切。作为老师,将科学的育儿书籍和育儿理念分享给家长,帮助他们走出育儿误区,这才是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家校沟通,始于真诚,也因老师的对教育的赤诚、对孩子的关爱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当家校取得了信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就会更加顺利。师生和家长之间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也就会更加地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