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毕佳敏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要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高等职业教育就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并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具体内容有包括当前条件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既是当前国内和国际发展需求,又是当前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是人类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深入开发、研究与改造的一个伟大行动,既是人类历史上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巨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又是职业教育战线上,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全新奋斗目标以及全新发展方向。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

目前高职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高等教育普及所引起的“大众”发展方向存在着很大的不匹配情况。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状况一直不佳,不仅对整个社会劳动就业问题以及社会稳定性较为不利,且对整个职业院校的学生产生较大冲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适时改变办学理念,立足于“以人为本”教学观念,探索出一条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全新道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技术教育实质是就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建议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为卓有效果的开展愉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所谓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专业相关联的技术以及各种科目学习,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得到相应实践技能、态度、理解能力以及知识。

(二)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职教育动力来自于社会需求。我们国家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新阶段,需实现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要有成上千万的高素质劳动者,也需有成千上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普及,对高职教育提出不同于一般高校的教学要求,即突出对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育,突出对“零距离”服务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实际发展,高职教育发展实践证明,要走向市场,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需在终生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出高质量人才,让在职人员工作质量得以提升,为工作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提供必要前提,减少失业情况,这对保持社会正常运转,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迅速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方向

进入普及阶段的高校教学,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就业。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1.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观和质量观

高职院校需大力发展高职院校,首先需有清晰的目标,其次需有清晰的质量观念,最后需有清晰定位与发展空间。各种类型和水平不同的学校可创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为祖国发展提供所需、为全社会所喜爱的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当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时,学校才会主动适应市场,了解市场对人才类型和规格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认可度。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以就业为指导,高职院校需在评估体系、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培养模式、师资建设、就业指导等领域大胆改革,让高职院校更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扩大数量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关键时期,加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与监管,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要想判断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和教育质量,必须将就业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具体可从如下角度进行评估:(1)学生就业率,包含两项:一是当年就业率,二是对口就业率。就业率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出口旺盛,进口才会相应旺盛,高等院校才可以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就业质量,由职业满意度与职业发展状况两个指标构成。

(二)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桥梁,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往往以现有师资为导向,没有以市场为导向,造成大量学科布局出现重复现象,学生数量过多,远远超过区域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就业率下降。所谓“以就业为本”,就是根据高校具体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在专业设置上,努力达到“零距离”目标:一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人力资源、人才市场等方面需求加以理解和分析,对社会所需人才展开高效培养,对新出现行业进行适当补充,对新增加行业适当调整。二是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开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这样才能更好满足社会需求,能更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科学技术发展使职业演变更快,专门技术和知识的变化突飞猛进。

(三)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现行高职院校课程是以具体学科为基础的,没有建立起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标准,高等专业院校课程仅仅是高校课程精简、浓缩版本,不能密切结合未来专业特征进行教学。“以人为本”专业建设应实现如下目标:(1)要有较宽广的基本功。所谓“宽基础”,就是按照“大类录取,通识教学”原则,设定课程不单纯针对某一种职业,还需要针对相关职业群体以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不仅够用,并且实用。(2) 活模块。所谓“活模块”,就是针对不同职业群体而设置的知识与技能,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注重职业素质培养,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整合,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应用环境有机融合一起,并将其作为整体,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教学目标。

(四)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有着极强职业定向性,明显体现出直接维社会服务以及产品生产的特点。其注重向各行业、各部门输送一线应用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所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是“半成品”或“成品型”人才。高职院校需坚持“以就业为本”的办学理念,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大力培育能“即插即用”的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

1.整合社会资源,产学合作办学

高职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与产业、企业需求导向密不可分,而产业、企业拥有巨大的可利用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

2.推行“双证书制”,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为外国劳动力就业、工作、上岗的资质证书,国际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是外国用人单位招用、录取劳动力的最主要基础,它也是在国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实现技术水平公证的一个有力保证。以职业教育为指导,实施双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体系,以增强高职高专学院毕业生的实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就业创造能力,这不仅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推动和加深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就需坚持“以就业为中心”,在调整专业设置、提升师资队伍、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等各领域,全面贯彻实施,并在实施中获得实际效果,让高职院校能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确保高职院校稳定生存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芝俊,杨琼,方志涛.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50.

[2]朱自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5(04):79-83。

[3]陈清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5):56-58.

作者简介:毕佳敏 (1988.12- ),女 ,汉族 ,山东淄博,  硕士研究生,助教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