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程宇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第一中学    441700

摘要:审辩思维对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十分重要,需要教师给予高度关注。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史实持有大胆质疑的态度,并敢于严密论证。在这一过程中,会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历史史实的学习中会感受到历史带给人的震撼,并通过审辩思维的运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验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将对审辩思维的含义及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审辩思维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审辩思维培养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审辩思维;培养策略

高中生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与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学习过程中,科学运用审辩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及文化素养,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

一、审辩思维的含义

    审辩思维就是指一种批判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部分为真的方式。审辩思维是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与创造。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辩思维,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参与度,更好的了解史实。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思维的重要性

1.审辩思维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

新课标的开展,对高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防止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历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辩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学生在审辩思维的加持下,能够对历史问题进行大胆探究,通过科学质疑与科学验证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科学的证明。此外,运用审辩思维学习历史还可以让学生对历史内容记忆更深刻,对历史学习也更感兴趣,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2.审辩思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已经获得很大提升。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简单的知识结构与内容时能够更好的应对,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可能会对历史书上的某些内容产生疑惑,认为与自身常识、经验不相匹配。这时学生就可以运用审辩思维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质疑与科学的验证。经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还对其历史学习产生了正向促进。审辩思维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审辩思维,也会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思维的培养策略

1.加强学生知识储备,为审辩思维的运用打下基础

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质疑与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储备,为学生审辩思维的运用做好铺垫。例如,教师在讲授《开辟新航路》的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本次的新航路开辟具有什么意义?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学生通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会得出自己的答案。然后由学生小组代表将本组的观点进行论述,并与全班同学及教师进行讨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在其他人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教师在讲解儒家文化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先进行预习,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阅资料,对于儒家文化的含义、意义等进行一定的学习了解,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开展良性互动,补充有关儒家文化的知识,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历史小故事,并在播放后引导学生对该故事的历史背景,发生原因及产生后果进行补充积累,加强学生历史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会使自身历史知识储备获得极大地提升,为学生以后学习过程中审辩思维的运用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促进学生审辩思维的运用

质疑意识是学生运用审辩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质疑意识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更好的运用审辩思维。例如,在《新航路的开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学到新航路的开辟将地球上曾经互不知晓的各个大陆联系起来,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但新航路真的只有好的一面吗?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让学生通过继续学习获取答案:新航路的开辟不仅仅带来经济的发展,世界的联通,还引发了欧洲人的殖民狂潮,为殖民地的人们带来极大的伤害。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会加强对事物的质疑意识,促进学生运用审辩思维更好地开展学习。再如,教师在讲授李鸿章这个人物时,只利用高中课本内容并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李鸿章这个人。课本中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学生在学习后会认为李鸿章是“民族罪人”。但真的是这样吗?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弄清楚李鸿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民族罪人”会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会对李鸿章做出更公正的评价。并在课堂与同学交流分享过程中,加深对李鸿章相关历史事实的记忆,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审辩思维能力。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审辩思维能力

    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极大地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审辩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五四运动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当时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实际活动中,由学生扮演当时的青年学生及各种社会团体,通过“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等口号的呐喊,展示出当时各种团体对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要求这一事件的愤怒,体现出当时活动参加者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当时事件背景及前因后果的了解,会从心底产生一种对旧制度、旧思想、旧道德的批判之情,学会辩证看待事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再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具体课题,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对史实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后将其归纳总结,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可以由教师与同学对其所归纳总结的内容进行提问,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其审辩思维,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对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这一门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外发展历程,也对学生审辩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储备,为学生审辩思维的运用做好铺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质疑意识,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审辩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微.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审辩思维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2,(15):131-134.

[2]林永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Z6):14-15.

[3]马玉平.审辩思维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48-49.

[4]吴丹妮.审辩式思维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年轻人,2019,(10):137.

[5]唐存占.审辩思维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56-57.

[6]陈裕斌.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