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心理障碍学生欺凌现象分析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3

融合教育背景下心理障碍学生欺凌现象分析与策略

赖水冰

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当今社会,我国教育容身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国家以及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发展,同时也更加注重学校教育对于学生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培养。但是学校在开展正常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每年往往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心理障碍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重视,这类心理障碍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不仅难以接受公平良好的教育,而且时常还会遭受到外界人员的鄙视欺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障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融合教育就是旨在让心理障碍学生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更加公平良好的教育,因此本文就以融合教育背景下心理障碍学生的欺凌现象为研究基础,来分析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解决心理障碍学生欺凌现象的策略,以此助力心理障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背景;心理障碍学生;欺凌现象;分析策略

一、引言

一个国家及民族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最能体现出这个国家及民族的人道主义深度,同时体现出这个国家及民族的人文思想内涵。而在当前全民教育理念不断普及的教育环境下,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其中就包括以心理障碍学生为代表的残障学生。而如何保障这部分残障学生的正当权利,同时让他们能够与他人一样可以接受平等良好的教育,无疑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而融合教育就是为了保障残障学生的正常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1]。什么是融合教育呢?融合教育就是指学校以及教师通过特别设计环境和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正常学习,这种教育方法类似于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此为促进心理障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着重来分析心理障碍学生的欺凌现象与解决策略。

二、当前阶段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行为的现象分析

(一)导致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行为的原因

1.直接原因:导致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行为的直接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心理障碍学生的生理残疾原因。学生在身处于学校教育过程之中,学校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有学科知识,学校教育同时也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创新精神,而个人能力当中就包括人际交流能力,学生自身拥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在校内拥有朋友的数量与质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受到更多的关注,进而保障与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但是心理障碍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障碍,因此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较之正常的学生无疑就差了许多,这就直接导致着心理障碍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朋友可以与他们交流倾诉,进而使得心理障碍学生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在欺凌者眼中就变为了可以任由他们欺凌的对象。另外,由于心理障碍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因此当他们被他人欺凌之后,也不愿意向老师以及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诉求,这也从侧面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

2.间接原因:导致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行为的间接原因不仅有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对心理障碍学生关注度不够的原因,同时还有欺凌者的价值观念偏差以及道德认知缺陷的原因。首先是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三方面对于心理障碍学生关注度欠缺的原因,就以教师方面举例:这是因为在班级授课制教学当中,一位教师往往都会同时面对50-60位同学,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往往就会出现教师疲于应命的现象,无法对每一位同学都能施加细微入至的关注,又因为心理障碍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导致心理障碍学生的性格孤僻,不善于与教师交流,久而久之,教师对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度自然就欠缺了[2]。同时教师如果在对某次欺凌活动置之不理的话,无疑也是在从侧面助长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其次是欺凌者的价值观念偏差以及道德认知缺陷的原因。研究表明,大部分欺凌者在组织欺凌行为时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班级地位,这无疑体现出了欺凌者价值观念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部分欺凌者存在个性扭曲、道德认知缺陷的心理问题,该部分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人际交流过程中的攻击性倾向明显,以通过对他人施加暴力的方式来体验畸形化的快乐。

(二)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表现

1.肢体欺凌。相关数据表明,在校园欺凌事件当中,欺凌者对受害者最常使用的欺凌行为便是肢体欺凌,欺凌者往往都会仗着人数优势以及力量优势来对他人施加暴力,具体表现在对受害者进行殴打、打骂以及抢夺财物等。

2.言语欺凌。校园欺凌行为中的言语欺凌往往体现在欺凌者为受害者起带有侮辱性的绰号、当众嘲笑、辱骂受害者。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使用到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这就导致校园欺凌行为中的言语欺凌行为从现实扩大到网络,例如欺凌者在网络上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言论、利用舆论的力量来使得受害者的个人信息遭到曝光,进而为受害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3.社交欺凌。校园欺凌行为中的社交欺凌往往体现在欺凌者通过运用暴力手段来威胁其他学生,从而达到孤立受害者的目的。在学校班级开展的众多班级活动中,这些班级活动的开展无疑都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但是如果周边的同学都不愿意向受害者施加善意,那么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无疑是持久深刻的。

(三)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行为的具体影响

1.影响心理障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之后,为他们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有来自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来自心理层面上的伤害。心理障碍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障碍,因此他们比普通学生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友谊尊重,但是在当他们遭受了欺凌行为之后,无疑就是在他们本就脆弱的心灵和自尊心上割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需要他们去用时间来愈合。在心灵和自尊心受到打击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是无心醉心于学习,进而影响心理障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影响班级良好氛围的建设开展。在校园欺凌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欺凌者往往并不只会欺凌以心理障碍学生为代表的残障人群,他们还会欺凌在他们眼中被视为弱势群体的学生。同时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往往都并不只是一个人,他们往往是一个团伙来集体实施暴力行为。而在当欺凌者对心理障碍学生施加暴力行为时,被欺凌者不仅仅只有心理障碍学生,同时还有其他没有参与到欺凌行为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知晓了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后,往往都会在心里惧怕这些欺凌者,具体就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欺凌者往往都会肆无忌惮地指使其他学生帮他去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生活事项。当一个班级里出现了欺凌行为,那么这个班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必然会出现变质破裂,进而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的建设开展。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解决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现象的实施策略

(一)在融合教育中为心理障碍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活动

在学校教育过程当中,心理障碍学生不仅要承担着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着内部的困惑与担心。外部的压力是指心理障碍学生要承担着学校以及家长对于自己的殷切期望,内部的困惑与担心是指心理障碍学生要面对着由学校教育活动和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流而带来的各种心理变化。在他们单独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便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他们往往会不善于和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一步步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变为自己的心理障碍,而对于心理障碍学生来说,外部、内部的压力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疏解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

而当在教师面对着这种情况时,教师便可以通过采用融合教育模式来为心理障碍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活动,例如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来为学生们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去促使学生们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们要积极鼓励心理障碍学生去尝试一些从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让心理障碍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摆脱自卑、懦弱、胆怯的心理品质,[3]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心理障碍学生往正确的道路行驶,进而使得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心理缺陷,去克服心理障碍,能够主动地向老师、家长以及朋友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和情感变化。只有当心理障碍学生愿意主动向他人交流自己的情感思想时,教师以及家长才能够有效地了解到心理障碍学生的真实诉求,从而为心理障碍学生传授在面对校园欺凌时应采取的解决方法,进而从源头上避免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事件的发生。

(二)在融合教育中坚持“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计划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最初是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而提出的,指的是在教育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接受教育来消除彼此之间的差距,而将“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引申到当今教育中不仅印证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了新时期融合教育的特征。而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应用到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着教育要打破以往封闭化、阶级化、层次化的壁垒,教师对于学习者都应一视同仁,用平等尊重的眼光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教育公平,通过教育公平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幸福美满、国家繁荣昌盛。而在融合教育中,心理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在思想观念、动作行为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对心理障碍学生开展融合教育时,应该要格外注重教学的差异性,同时应该积极地去了解心理障碍学生的真实诉求,并且根据心理障碍学生的真实诉求来为其设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师也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无论是新时期的学生观,还是新时期的教师观,无一不在要求着新时期的教育应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自觉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教学计划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后,教学计划不仅可以根据心理障碍儿童的适应程度,将连续性的教育建立起来,从而让所有的心理障碍儿童的个别需求得以满足,进而根据个体的不同需求与时代的要求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也可以帮助心理障碍学生增强自身的学习动机与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能够顺利地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

(三)在融合教育中建立和谐的班级教育环境,以此杜绝欺凌现象的发生

班级是一个集体,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可以体现出班级中的班级文化,同时也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级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团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协作,班级具有一股很强的凝聚力;二、学习氛围好,学生形成了强烈的成就动机,求知欲强,在班级里形成了合理的竞争模式;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方面,学生已形成了自主学习,在班级管理方面,学生也逐渐由他人管束变成了自我管理;四、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师生之间形成了朋友关系,为建设一个美好的班级共同出力。

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班集体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乃至其他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而教师在营造班级氛围时首先要了解班里每个人的情况,例如了解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及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等情况,尤其要注重了解心理障碍学生的个人情况;其次重视班委的积极带头作用,切实落实好班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同时班委也要积极关注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杜绝孤立同学的现象发生,预防欺凌现象的发生;再次教师应该注重集体活动的作用,集体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心理障碍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最后教师要成为心理障碍学生的精神榜样,以实际行动来为心理障碍学生做出榜样示范,从而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以此杜绝欺凌现象的发生[4]

四、融合教育背景下解决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现象的价值意义

(一)有助于心理障碍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解决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现象不仅仅有利于解决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样在培养心理障碍学生的品德修养上也起着很大作用。就比如当一位心理障碍学生因为遭受欺凌行为而导致自己的心理问题无法自我消化解决时,有效温和的心理沟通以及通俗易懂的品德教学就可以为他清理出心理中的障碍,同时也可以帮助他在心理沟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

(二)有助于构建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解决心理障碍学生遭受欺凌现象一方面可以保障心理障碍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对欺凌者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认知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以此通过教育疏导的方式来引导欺凌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认知,使得让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平等友好相处,进而构建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与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由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心理障碍学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正视心理障碍学生的生理缺陷,更是需要用平等的心态来尊重他们的人格,然后采取融合教育,让其融入普通班级的学习生活中。不过,教师在进行融合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融合教学并不是把心理障碍学生安置在普通班级里就可以了,要想办法让特殊需求的心理障碍学生得到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接纳、赏识,以此让心理障碍学生可以在班级中感受到他人的善意,同时教师要着重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以此杜绝欺凌现象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李丹,许家成,徐胜.融合教育中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6年8期.

[2]肖光曾.浅谈情绪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策略[J].中外交流,2020年8期.

[3]谢娟.融合教育视域下学生心理适应力提升策略——以一年级新生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年6期.

[4]李拉.融合教育的推进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11期.

[5]宋珊珊,孙玉梅.融合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学生欺凌现象分析与策略探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2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