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生自主管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生自主管理实践

候金山

蒙阴县垛庄镇界牌中心学校  2762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的引领者,要做好表率。当前,在小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通常扮演管理者,学生扮演被管理者。这种方式虽然对学生加大了管理力度,但降低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而且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因此,在小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民主意识,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自主管理体系。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策略。

关键词:人本主义;小学生;自主管理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多学科融合,学生学习力、创造力的提升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用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形成个性化认知,可以获得鲜活的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多学科融合搭建了广阔平台,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课程改革具有推动作用,也能更好地辐射到多学科教学。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一所小学来说,任何的制度、理念和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要想真正将人本主义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他们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需要强调的是,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时,教师必须秉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采用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小学生们当然也不例外。倘若教育者为了保证工作的统一性,贸然采取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就无法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就会违背“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应当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去进行分类式的科学管理。例如,有的小学生性格比较外向,活泼好动,教师在面对这部分学生时,就应当采用紧缩型的策略,多为他们布置一些能够有效考验和锻炼耐心的作业,并提高对他们的纪律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客观上对其形成有效的约束,帮助他们培养耐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而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无论是上课还是在平时的活动中都不怎么爱发言的学生,教师则应当用爱去滋润他们,定期与其进行友好的交流,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放下戒备,感受老师的关心和世界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多为其安排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发言,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展开互动,从而有效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积极开展班级集体实践活动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教师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的同时,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任务,为学生构建多元化、趣味化的学习体系。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新颖的实践类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促进班级共同体建设。集体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开展集体活动,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成长与进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打理菜园、打扫卫生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利用任务分配的方式完成任务。有些学生比较强壮,教师可以组织他们搬运劳动工具;有的学生比较细心,教师可以组织他们扫地、擦玻璃等。在集体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教导学生人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以免集体活动的效果不理想。此外,教师还要通过集体活动,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完成任务。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比一比谁工作完成得最快、最好。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集体活动,愿意在实践中展示自己。这种集体活动既给予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又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锻炼社交能力,发展合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是促进班级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手段。

3拓展管理内容,融入德育和心理教育

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是凸显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重要前提,为此班主任应当对班级管理内容作出合理的优化,除了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外,还应格外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两个重要模块,以此为基础,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德育的角度来看,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对德育案例的有效解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重视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等等,在德育管理有效渗透的情况下,小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在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评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定期组织关于学生心理辅导的相关活动,通过1对1的对话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在有效疏导的情况下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能够得到进一步落实。

4重视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建设,保证制度有效实施

班主任要在新学期开始前一周内,尽快组织做好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以此作为班级自主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让全班同学都遵守。可以结合班级公约、学校相关制度等,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制订班级自主管理制度。该制度要包括组织结构(如以班委会为中心,行使班级决策权)、各班委及成员的职责、班规监督检查等内容,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一旦制定了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就要坚决贯彻执行,持之以恒,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第一,重示范、有创新。班主任要自觉示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放手放权,从自己做起,认真遵守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推陈出新。第二,重赏识、轻处罚。严格按照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但班主任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掌握,侧重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在责任追究上适当放宽,惩戒教育要适度,给学生更多改进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当制定了大部分同学认可的管理制度之后,我一方面带头遵守管理制度,不随意干涉班干部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以制度来约束班干部的行为。当个别班干部犯错时,我会适当给予改进机会,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经过几年的实践,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许多管理措施都能有效执行。

结语

总的来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主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应该具备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管理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培坚.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学校管理初探[J].中外交流,2020,27(20):174-175.

[2]贺周柏.“以人为本”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魅力中国,2019(49):75-76.

[3]王移兴.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学校管理[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251-252.

[4]赵志方.“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学校管理方法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