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高职“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王琦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 辽阳111000)

摘要: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现状来看,校内学生在多方面表现仍然不足,比如文化知识不够扎实、专业能力有所欠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本文从融合基础、跨界基础、整合基础以及共生基础等理论方面对“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实践路径,最终实现了高职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

引言:

根据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至2020年应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健全,实现多方位一体化人才培养,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这种专创融合教育的开展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有着重要性意义。

一、基于理论基础上“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融合基础

融合性教育这一词的应用最早是源自于对一些无法正常融入于集体生活、无法适应社会活动、无法正常学习的一些障碍型学生的描述,是一种专业性术语。但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教学实践的积累,融合教育的性质结构在发生转变,教育界将更多的涵义赋予其中,比如人文精神或是科技教育理念等,这也成为现下办学形式的主要依据,基于此情况下,对普通教育和教师教育应从多方面途径对其进行重新思考定位,比如管理方面、思想方面、教育内容方面等。

(二)跨界基础

跨界是一种思维性表现,其特征是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跨界思维推动了人们对传统定势思维的突破,因为其自身特征,可以引导人们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方面出发进行思考探索,培养人们跨行业思维的建立以及知识交叉思维的打开,进一步实现边缘性创新。部分相关专业人士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属于职业教育,这是一种开放性教育的体现,涉及到层面较多,比如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等多个领域,属于是一种跨界教育。

(三)整合基础

整合的基本理念就是对不同现象、不同行为或不同性质的事物,数量基于两个或以上时,对其进行收集融合的过程。从跨界角度来看,虽与整合两者之间内涵比较相似、特质基本相同、属性可以融合,但在本质上又存有差异性。跨界是对一些事物客观属性的一种表达,而整合则是对事物进行的主观行为,所以从此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整合是一种付诸实践的方法而跨界是一种理念思考。整合的前提是要先实现跨界。

(四)共生基础

所谓共生,就是两个或多个以上的生物基于生理层面达到相互依存的平衡状态。其概念最早是出现于生物学领域。共生系统的构建具备有一定的自身特性,比如开放性、异质共存性、整体性。共生理论与教学思想相碰撞,其内在涵义与一些主流教育模式相互匹配,比如情境教学、以人为本教学原则等。

二、高职“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一)创建优秀师资队伍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可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去参加一些创新创业类课程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开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方面以及教学水平方面有着显著提高,而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也决定了其质量的优劣。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实现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储备,比如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一些专业领域内的成功人士聘请入校,定期开展有关创新讲座、创新论坛以及沙盘模拟实践等课外活动,实现了学生在专业与创业方面的深入思考探究,并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体验进行了丰富与拓展,通过上述操作模式的开展,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在创新创业意识的建立方面都有所激发,同时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储备方面也得到了丰富,比如建立起以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二)构建专创结合课程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基于不同专业的特点之上去建立,以此来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下的核心教育目标。比如,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在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构建出基本素质、工程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渐进模式,同时与课程内容相契合,与专创能力及实践能力提升相呼应的系统化教学体系。将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有效完善,实现校内外双导师教学制。高职院校若想在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实现两者有效融合,就必须推进教学模式的改变、教材的更新,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基于实践经验之上进行合理调整等,以此实现专业课程的有效改革。

(三)专业教育与专创相融合

在进行专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内容融入于专业课程体系当中,为实现校内“专创六融合”教学目标,可将专业教师的指导做为纽带,实现创新创业理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深层融合。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在此时就会明显体现出来,在进行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时,可对一些创业机会进行挖掘,针对一些具体项目的训练,教师可开展创业实践模拟,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实际市场调研、进行创业项目实战演习等,在实现专业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其中。比如,以环境专业为例,在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教学时,该课程特点体现最明显的是实践性、灵活性以及工程应用性较强,针对此课程教师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相关理论知识首先为学生做一个基本讲解,其次将项目布置给学生,以小组模式要求学生去进行资料的查阅以及设计,最后再对各小组所设计项目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对不足之处进行再次优化,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处于积极思考状态的,通过对设计的优化过程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立

高职院校为确保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顺利执行,应创建起多元化人才评价制度,从整体性对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有效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提供了助力。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基于学校、家庭、实习企业、用人企业等基础之上创建共管平台,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纳入期末及学业考核当中。

三、高职“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创新

(一)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针对当前全产业链以及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链发展应从自身教育机制出发,最大程度去适应社会,满足其需求。对于人才培养想要实现其系统化改造关键因素在于专创人才培养体系的迭代构建。基于该体系的建立高职院校在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学生与岗位方面实现了精准对接,对学生的培养规律切实做到了统一化,比如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创新创业规律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发展质量实现了学生就业精准度。

(二)机制创新

专创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所在就是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实现每位学生的价值体现。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方面出发,在与产业发展对接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相匹配的问题,比如质量方面、水平方面以及结构方面等,以六个融合为基础进行实践,对上述问题实现了突破进展,同时对融合教育理论发展也更深层次地进行了丰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其在跨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学生角度出发,若要开展创业发展或是跨界创业,都可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或是交叉专业进行实施,在此过程中可对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实现有效提高,这无异于对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助力,更有利于实现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等方面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聂财勇.专创融合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23(05):42-45.

[2]李姿蓉.高职院校“双向互融”“专创融合”的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1):186-189.

[3]胡素娟.高职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03):170-172.

[4]张振霞.“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169-170.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G21EB138。

立项课题:高职“专创六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