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探究

杨立普

山东省邹平市开元小学   山东  邹平  256200

摘要:新时期的小学教学工作,需要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激发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和意义,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中主要围绕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现实困境;解决路径

1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对劳动教育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对“学习”二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学校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有了创新和进步。但是整体来说,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劳动教育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还是相对落后,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需要自己动手劳动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劳动活动的重要性,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相较于其他学科,劳动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门更加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那么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讲述各种劳动方法,学生也很难真正地体会到劳动的意义所在。劳动教育强调理论,但更强调实践,小学是学生刚开始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如果不能让学生在这个阶段经常动手劳动,学生其实很难真正体会到农民伯伯的不易。与此同时,由于劳动教育这门课程的期末评分的特殊性,部分学校过度压缩学生的劳动教育的课堂时间,甚至占用劳动教育这门课程的时间去讲解其他文化课的内容,这种教学理念是非常错误的,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就一定要在意识形态上先做出改变,然后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最终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劳动的能力和水平。

2对上述困境的解决路径探究

2.1更新劳动教育理念

首先,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和增强劳动教育意识,必须依靠学校的决策和实施。通过学校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来更新师生、家长乃至社会对劳动教育的传统观念,从而改变学校、师生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传统认知。其次,作为教师中的一员,笔者提议每一位教师都应摒弃对劳动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态度,真正地做到认识和了解劳动教育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开展和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升学率,还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才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再次,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态度,不应当对劳动教育课程有所偏见,应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当中,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最后,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生家长的态度亦十分重要,学校应与家长相互配合,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做到不溺爱孩子、不为孩子包办一切,在家庭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并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2搭建劳动平台

例如,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教学时,可以挑选一个周末,在学生中间建立一个自愿的团体,让学生自己去挑选,组织志愿者去不同的部门和机构,让学生感受到为社会服务而带来的快乐。也可以选择每个学年的主要节日进行劳动教育,比如劳动节,学雷锋月,每年的植树节,都会组织一次与这个节日相适应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劳动的印象更加深刻。把劳动教育思想和各个专业的教学思想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实践中积极寻求切入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充分发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寻找劳动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劳动、感受劳动、动脑筋、动手实践、获得劳动感悟。再如:在《工业生产劳动》教学中,可以与科学课相结合,安排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科学课程学习制作电池盒、兔子灯、路口信号灯等等,使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知识,又使他们掌握了某种劳动技能和素质。

2.3加快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研究表明,缺乏足够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劳动教育活动就难以实施,而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更无从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劳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开发、建设和完善作为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前提。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小型农场,将小型农场作为劳动活动实践基地,并把小型农场分配给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班级,让这些师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自主管理,由劳动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比如,农场场地设计、农作物栽培、花草种植培养、农场日常管理、农产品管理等。总而言之,在开发和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同时,必须基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及时地结合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真正诉求,切实地听取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不同需求,从而充分地发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价值,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这门课程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大帮助。教师要改变劳动教育的现状,就要让劳动教育这门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以及道德水平。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感受劳动带来的光荣感,让每一位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更加全面,最终让每一位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中既有劳动能力的提高,又有劳动精神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苗小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热点及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21.

[2]夏惠贤,杨伊.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百年探索,核心议题与基本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4):8.

[3]高众,林焕新.春色满山河劳动正当时——教育系统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效显著[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22(006):000.

[4]艾兴,李佳.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