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二数学概念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二数学概念教学

贺利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范公中学 陕西咸阳 713500

摘要: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二数学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问题、学生思考和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二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从而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二数学;概念教学

引言:高中数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学生升入大学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基石之一。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如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而在实践中,问题驱动教学法逐渐被运用到高中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本文基于高二数学教学,探究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二数学概念教学。

一、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意义

高中数学是大学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高中生的数理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难点和重点。传统的“先概念后应用”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记住概念,但无法真正理解概念背后的含义。而问题驱动教学法则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真正认识概念背后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和探索,促进他们在认识、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该教学方法下,教师不再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是变成了问题的提供者、问题解决过程的指导者和学生思维的引导者。高二数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是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日后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做准备的重要阶段,在高二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法被广泛应用。

首先,问题驱动教学法强调问题的启发性。教学问题既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联系,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情境。其次,强调问题的探究性。教学问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研究、讨论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接着,强调问题的交流性。教学问题需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示,共同进步。最后,强调问题的延伸性。教学问题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借助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引导他们探寻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二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问题引导式讨论

在高二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引导式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课程内容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考力和求知欲。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二数学教材中,第一章节“实数与函数”中,有一个问题:“如果不知道-3与3之间的点有哪些,如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实数的基本特性,如数轴、区间、不等式等。在问题引导式讨论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贴近实际问题来进行教学,例如,在高二上册的函数与导数章节中,教材提出了“自行车比赛”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和导数的知识,分析自行车手的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等重要参数。这种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在每节课的课堂预习部分,改掉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而是抛出引子,只讲解基础部分,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或自我思考的方式来回答,锻炼学生再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拿《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举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演变其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放出问题,如立交桥的纵横交错,为何要如此构造?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等待学生自主思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考能力。

2.确定问题引导的方向和案例

尽管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导性,但教师在其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的设计、引导和解答,并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思考和探究。在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内容,针对性地确定问题引导的方向。通过设计问题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二数学教材中,第四章节“三角函数”中,有一个问题:“如何求出正玄值域中最大值和最小值?”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的属性和特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并且要合理选取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案例,使其承担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案例中的数据、情境等要贴近学生生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二数学教材中,第三章节“平面向量”中,有一个问题:“如何求解空间向量的夹角?”这个问题通过具体的场景,即人从不同的方向来到同一点上,引导学生想象空间向量的性质,并提高他们计算其夹角的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重点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该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材料,以及引导学生思考,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概念。问题驱动教学法强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经验。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二数学教材中,第五章节“图形的性质”中,有一个问题:“如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这个问题可以促使学生采取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几何证明法、向量证明法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再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可以给学生一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行寻找解决办法,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来发现三角函数的本质。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还应该提供多种形式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维方式,自主设计问题,并进行研究和讨论。

4.提供合适的教学反馈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合适的反馈。反馈既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正向反馈可以强化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而负向反馈则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形并求出坐标等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真谛。

5.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

在高二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预测某个地区的房价,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函数的概念。一旦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教师应该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材料,以及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解释概念,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例如,在讲解向量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示例来进行讲解。在讲解直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模型,模拟直线,并使学生观察和探究直线的特性。

6.设计小组活动

问题驱动教学更注重实践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多进行问题解决的实践练习,通过实践感受知识学习和概念掌握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制作代表“摩托车行驶制动距离”与“速度函数单调性”的图形或模拟实验数据,并且在小组之间展开分享和交流,最后整合成为一个节目进行展示。在设计小组活动时,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景,拿《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章来举例,以小组讨论方式开展,讨论在生活中看到的建筑物的不同角度是什么样子,培育学生立体思维;想要拓展学生灵感,还可以用钢琴琴键举例,从其中找分数。如每个黑键是钢琴黑键的三十六分之一,每个白键是钢琴白键的五十二分之一;同时可以用身边的食物来举例教学,将一个纸盒中露出一块巧克力的图片放映到多媒体中,提示这一块巧克力是一盒巧克力的的三分之一,让学生来猜猜这盒巧克力有多大等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二数学概念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高二数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策略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发挥积极作用。问题引导式讨论、案例分析式讲解和鼓励探究式学习是问题驱动教学法的三个重要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策略,并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德荣.问题驱动视角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2):49-51.

[2]李勇.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2,(07):39-41.

[3]凌春.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D].导师:卢家宽;潘俭.广西师范大学,2022.

[4]凌春,卢家宽,周志东.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观察,2021,(35):95-9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