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

何德像

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同福小学  广西百色  533421

摘要:在"双减"政策下,教师们需要对作业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的目的。然而,目前国内针对"双减"政策下的教师们还处在摸索之中,缺乏可借鉴的方式,导致一些教师们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也导致一些孩子们失去了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针对这个问题,本课题针对"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的“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设计

引言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是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可以说,优化和设计高品质的小学语文作业,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并能使大多数的小学生的语文发散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使他们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情感的积累、语文知识的扩展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循序渐进

逐步递增和循序渐进就是指教师布置的作业,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在题目上要区别对待,在内容上要有“梯度”,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在做作业的时候,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达到完美的效果。这种作业可以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相一致,从容易到困难,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师所设置的作业目的。

(二)目的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应当包括教育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等,从作业设计的内容到形式等,都要围绕着这些目标展开。在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置要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言能力为目标,要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们拥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传统的语文作业以书写为主,阅读、背诵、写作为辅。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要改变单一的语文作业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注重趣味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作业中,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减负增效”的语文作业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趣味性的原则,这与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们可以从题型入手,表现出自己的兴趣,即在题目的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或是在作业的类型上有所创新。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给同学们安排一些课外拓展的知识,将他们的生活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同学们的整体素养的目的。所谓的趣味性作业,不仅仅是指在纸张上做的题目类型,还包括一些体现形式,如在作业的完成方式上,除了背诵课文或者向别人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故事等方式,还可以采用网上操作和社会实践的方式。

(四)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不一样的特点,所以,他们接受同一种知识,自然会有速度上的差别。此外,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更倾向于表演,有些人更倾向于写作,有些人更倾向于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将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都考虑进去,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进行分层,既可以用书面作业也可以用实践作业的方式来表现,不同种类的作业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和作用。同时,还可以表现为难度的分级,即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了对应水平的任务后,不断地向更高水平的任务发起挑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语文的水平。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少而精的语文作业

新一轮的新课改提倡“三个层次”,使各地特色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把握好教科书与文本背后所承载的教学目的,是对语文作业设计的重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吃透课本的同时,把握课本中的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对作业进行精简,使学生停止重复练习,通过设计少量而精的作业,使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比如在教《风筝》时,我们就可以从“复述文意”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比如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的话跟家长讲述这篇课文的内容,并让家长带着学生到室外放风筝,并把自己对于放风筝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从而获得一些跟课文中类似的感想,而且能让学生主动将书本知识贴近于生活之中。

(二)设计语文作业的难度层次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作业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小学的各个学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发展特征,因此,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师们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一些内容和形式上比较不一样的语文作业。比如,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不会给他们安排任何的书面作业,因此,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比如在课堂上和课堂下,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为他们今后的中、高年级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三、四年级的作业设计要更加细致,在讲授叙述文章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请按照你的想法继续写下去”、“请对文本中的故事换一个不同的结尾”等。这种作业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把握,还能培养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五、六年级的语文作业应适当提高难度,多加一些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因素,如《北京的春节》,可设置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家庭作业,如:“你可以用互联网等方式,去了解别处的过年风俗,然后用你的话说出来”,以此来提高你的独立探索性的探索性。

(三)设计形式多样化的语文作业

小学生们不适合大量的机械化作业,他们的自控力与主动性都不高,难以长期地静下心来完成作业。所以,作业的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创造性的作业中,在不知不觉小学习到语文的知识。比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看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版,然后写出他们的感想。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在纷繁的网络世界中找到对他们成长有益的影视剧资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演出的方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例如,在《亡羊补牢》这一故事的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表演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小组排练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自己的表演中,不断地对故事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如此便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升参与感。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难度,选择合适的表现题目,让学生能够达成渗透教材的教学目的,从而改变作业设计的死板和单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良好的自主学习技能。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既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减负增效的作业氛围。在这种减负、增效的作业环境下,小学生更乐于主动地完成作业,在这种多样化的作业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从而在这种多样化的语文作业设计中,达到了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苟杰.浅析小学语文作业之优化[J].新课程.2021(11).

[2]谢婷.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1(06).

[3]高燕霞.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