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

冷雪峰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  236300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修养,打破传统观念的约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拓展学生文化视野,进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当前,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传承价值和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并被显著应用到教育领域。而语文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较显著。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有效贯彻和应用到语文课上,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课程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让学生在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

1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传统文化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人格的培养是初中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当前学生人格性发展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了网络沉迷、道德行为不规范、思想偏激等问题。所以,要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要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初中的语文课程教学之中,以古代先贤的优良的精神素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变成一个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在初中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学材料,比如经典作品、名人故事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国主义和团结的理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二)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美学意蕴,借助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尽到的责任。新课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是“提升审美情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在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积极联系美术、地理等学科,扩大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审美的感受上有所提升。在运用多种媒介创造学生的审美学习环境的同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学生的视觉效果更强、更具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同时受到启迪。

2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1加强引导,让学生真正认同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对初中生来说,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就是文化认同的主体。这样的文化意识往往蕴含在课文之中,属于隐性存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入文化层面学习,进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如《陋室铭》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短文两篇》之一,尽管全文不足百字却堪称经典。学生根据预习和课后练习要求,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基本上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再通过熟读达到背诵的目标。从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出发,学生需要进一步感知这样的短文何以能够成为经典名篇。这对初中生来说,往往会觉得茫然,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铭”这种文体的一些特征,进而弄懂课文是借陋室之名,达到歌颂其中之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的目的。其次是引导学生关注“陋室”的象征意义,陋室之“陋”指向的是外在的物质条件,与“室”内之人所追求的志向之间不仅没有必然联系,而且恶劣环境往往还能激发“室”内之人与之抗争;学生由此可以联系当下自己在学习条件上存在困难,但不能因此放弃对人生理想和学习目标的追求,应该像“陋室”的主人一样,志存高远,追求不止。再次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从中体会作者在被贬外放任职时,遭到趋炎附势的小人的百般刁难,逼迫他半年之内搬三次家还依然能够写下《陋室铭》,表明自己的心志与精神追求。这样的品质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就是值得学生汲取的精神力量。

2.2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在语文学习的时候,许多的课程都是枯燥乏味的,大多数的初中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的时候,都会分成三部分:一是让学生阅读文言文,让学生对古诗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从文言文中,逐字逐句解释、剖析,文言文的繁杂词语会参照辅助性的教科书,但一些词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往往一笔勾销;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文言文以后,再根据课文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就完成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调整,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本文的内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重现,安排学生进行场景重现,例如把课堂气氛简略地安排为文言文所描绘的场景,然后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场景重现,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让学生共同体会,加深对本文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领悟,从而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的目的。

2.3利用校园资源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良好的环境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建立传统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学校可以举办诗词朗读大赛、组织学生开展话剧演出活动,并倡导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国的古典诗词最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美,其所蕴含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诗词朗诵大赛的开展,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对校本资源、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信阳的茶文化、红色文化,周口的伏羲文化、女娲文化等,无论哪个地区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校园的展示栏中将自己家乡的文化资源展示出来,从而使自身的文化视野得以有效丰富。学校还可以在每个教室的角落建立读书角,推荐课外书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极大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使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得到很好的传播。

2.4立足评价,优化反馈

在传承和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从评价层面进行有效创新,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效反馈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学生在传统文化深入探索和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文化感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文化诵读与赏析过程表现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加以展示,然后从文化认知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不仅如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双向互动的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深入探索当前传统文化的整合举措及活动形态,明确今后的改革方向,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提供重要的行动参考,也能为传统文化实现有效传承与弘扬提供重要的支撑。

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国家自尊心和责任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生命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最为突出,同时语文课程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途径。将语文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渗透教育时,教师首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只有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才能真正把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晓樱.传承与创新: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教学的方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1):39-41.

[2]蒋召倩.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2021(01):110-111.

[3]张建苏.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