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研究

冷雪峰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  236300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学的语文教育中,朗读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内容,如果老师能够合理有效的指导初中学生进行朗读,是有助于初中学生更快的深入到文章当中,进而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心理、体会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情感。更加有助于他们在知识、情感以及技巧等各方面的有效发展。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要抓住一切朗读指导的时机,及时的引导初中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让初中学生可以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章的精髓,也感受到语文的“真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是可以更快、更好的增强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同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方法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经常对学生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文章之美、诗词之美。有些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不提倡教师替代学生分析问题。但是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力度不够。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化书面语言为学生的语言,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1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

第一,提升学生朗读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情志意趣的理解。学生朗读能力的强化和发展情况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成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朗读属于一种需要发声的阅读形式,朗读摹本大多为语文教材语篇。学生投入语篇朗读期间多重感官都要参与其中。教师应着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和情感的组合运用,把教材语篇的情志意趣充分演绎和表达出来。这不但符合语文阅读理解教学需求,还容易激起学生对语篇情志意趣的共鸣,从而增强阅读实效和学生情感体悟意识。第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朗读技巧。朗读并非机械性地随文发音,而是要根据朗读材料的具体内容,灵活合理地运用语气和语速,这样才能使文本情感更饱满地抒发出来。目前初中生对语文朗读技巧的掌握和应用仍然有待完善,教师加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指导学生在不同的语篇和语境下运用适宜的朗读表现方式,一来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语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二来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朗读技巧,这样学生在未来的语文探究中就会流畅自如地把握朗读关键点,自主开展和投入朗读训练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教学效果。

2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朗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老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初中学生可以爱上朗读,进而形成朗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让初中语文朗读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首先,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出在课本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朗读点,激励出他们的朗读热情。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文章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或者散文诗。描写景物的文章中,其文字语言是非常优美的,且很生动、细腻。散文诗的形式不尽相同,情感非常丰富,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性。这两种类型的文章都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情感寄托,是训练学生朗读非常好的一个素材。在进行这两种类型文章的教学时,老师应该要抓住时机,适时的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比如,在教学“黄河颂”这一篇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重复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感受到黄河恢宏的气势,深入理解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以及不屈服的坚强意志,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然后,老师应该还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朗读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技术,然后按照内容去创设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提示语。比如,在教学“壶口瀑布”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习播放著名朗读专家的范读,然后让学生闭眼感受,引导学生去想象黄河的宏伟气势,学生就会快速的进入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之后老师再让学生带着想象配着背景音乐进行朗读课文,就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黄河的壮观。

2.2创新多样朗读指导,促使能力提升

在日常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重视根据文本内容和学情特点,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不同形式的课文朗读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精准的方法指导,在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体验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比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采用竞赛朗读的形式,比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话,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比比看谁的朗读更有感染力,七年级的学生表现欲都比较强烈,会积极参与到朗读竞赛中。在一些抒情散文、写景散文的诵读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渲染情感基调,通过背景音乐的播放,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情景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悟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达到陶冶学生思想品格的作用。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指导朗读前通过录音播放音乐,用抒情的语气描述春天,然后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中将学生带入到思维和情感的境界中,鼓励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在实际朗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停连、重音、语调及节奏等技巧,通过技巧的传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如在停连技巧传授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句子让学生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强调和突出的方式重读句子,读出语言的抑扬顿挫感,传授学生对升降调、平调和曲调不同语调的感受。教师要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传授学生不一样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促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比如古诗词教学中的节奏韵律方法,教会学生将诗歌的情感意蕴读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语句停顿和节拍划分,由此增强其实际朗读水平。

2.3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语文教师要清楚意识到朗读训练除了可以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之外,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加重视朗读训练活动,要意识到开展朗读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专门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就要让学生先自行朗读一遍,对文章脉络和内容有大致了解;当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朗读第二遍,在朗读第一遍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笔之美的体会;课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朗读,重复进行朗读。好的文章是需要一读再读的,每多读一遍,学生就会有多一点感悟,多一些感受。所以,教师除了要重视在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自行朗读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时间加强朗读训练,直到学生真正掌握这篇课文为止。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创设多种朗读情境、引入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落实朗读技巧指导以及创新朗读评价机制,全面唤醒学生的主动朗读期待,促进学生自主朗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和信心得到切实强化。

参考文献

[1]支建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44-45.

[2]朱雄兴.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87.

[3]邵峡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办法研究[J].才智,2020(1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