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职业发展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研究

孙红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量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内诸多企业都开始谋求全球化业务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点龙头企业,正逐步打造体系化、战略化的全球贸易链。为了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企业文化的缔造与搭建逐渐变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核心任务,从根本角度而言,这意味着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精神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内涵进行了解读,其次,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三个方面分析了职业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求,最后,从强化教育引导、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时事舆论引导,发挥家庭价值引领三个方面提出了职业发展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对策,旨在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精神。

键词:高职;职业发展;职业精神;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内涵解读

职业精神主要指的是人在某个工作岗位中所体现出来的和所在职业紧密联系的内源性精神状态,这种状态的体现,是人将自己的职业或者岗位发挥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表现,并且随着这种精神状态的持续呈现,对个人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且有助于个人更快的取得职业突破。从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需求的角度来说,大部分企业已愈发意识到员工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对企业提高行业影响力与竞争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招聘环节,对人才的职业精神方面的评价权重也逐步提升。高职院校一直是我国技术人才与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输出来源,在校接受职业教育阶段全方位、多层次的剖析职业精神教育的根本要义与关键内容,是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二、职业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求

(一)职业认知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最为首要的是要抓好职业认知教育这一版块,核心在于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理想教育过程中,开展榜样、模范式的教育模式非常关键,树立好榜样是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树立榜样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榜样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优势。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共同搭建良好的实习就业与教育培训平台,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岗位模范以及相关事迹,让高职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此外还需要让学生积极树立“扎根基础岗位,谋求远大发展”的职业理想。

(二)职业情感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情感,育人育才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是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职业兴趣。兴趣对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就个人角度来说,不管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岗位,若要有效激发出工作积极性,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挖掘出个人的职业能力,从而不断取得职业突破与成就。就大多数高职学生角度来说,职业精神的培养与专项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具有重要的联系,基于此,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需要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意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职业情感。

(三)职业意志

针对职业意志培养这方面,需要对高职生的职业责任感与工作上进心的培养这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积极宣传并贯彻工匠精神。所谓职业责任,就是学生将来就业过程中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中肩负的岗位职业与工作要务,是职业操守的客观体现。所以,培育高职生职业责任感是职业意志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工作。与此同时,工作上进心更关注学生对日常工作项目的精准把控与一丝不苟,从本质上属于个人内源性的行为,同时也是高职学生就职过程中对职业精神最高层次的追求。

三、职业发展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对策

(一)强化教育引导

1.增强自我养成的内在动力

职业精神、职业规划两者之间息息相关,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同时在对职业规划与顶层框架搭建中,更多的结合职业精神元素,助力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职业精神的培养。详细来说,若要不断强化学生培养职业精神的内源驱动力,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精神教育。其一,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校园在线教学平台、头条号等渠道进行宣传,针对学校特色型的职业精神展开推广,为在校高职学生创设更为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情境。

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例,宣传职业精神养成的内在动力时,可以通过组建班级讨论组、学生科微博头条号等方式,利用便捷的互联网资源与网络交互平台,不断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

2.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其一,配置专业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在设计课程与课时计划时,需要将职业规划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要配备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师,从而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职业精神教育。

其二,在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需要将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突兀式、碎片式的职业精神教育模式,转变为结合现阶段校内各个时期学生的发展特点展开全面化、系统化的调查,同时在职业精神教育工作中投入更加专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可以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根据各个时期的学习状况,就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科学、客观的优化,从而为学生培养职业精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时,需要和更多的优质企业共同搭建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从而让学生基于所学专业来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训,可以让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了解未来的工作方向与岗位工作内容,同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职业精神的本质内涵。

(三)加强时事舆论引导,发挥家庭价值引领

1.加强时事舆论引导

高职院校需要在舆论引导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对未来所从事行业及相关岗位的认可度。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密切关注并充分结合国际上有关职业精神培养的发展动态与重要时事,从而让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就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层面来说,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职业精神教育和中华文化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可以在将来的就职过程中,积极投身于民族文化宣传与乡村振兴事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

2.强化家庭价值引导

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虽然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然而家庭也是高职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摇篮,其发挥的教育功效不容小觑。所以,进行职业精神培养时,需要立足于家庭培育的角度,搭建好家校联合培养的职业精神教育模式非常关键,助力于学生正确处理好工作、家庭生活、社交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能够科学、全面的抓住职业发展与职业精神这二者的本质联系,从而树立起为民族复兴而不断奋斗的新时代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芳,张志军.高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路径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02):23-26.

[2]邓桂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深度融合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0(24):186-189.

[3]何应林,眭依凡.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7):104-108.

[4]何应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理论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