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中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核心素养理念中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

明思宇,张洪朝

云南艺术学院

摘要: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理念明确了艺术育人标准,体现了艺术育人价值。本文深度挖掘核心素养理念中蕴含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将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进行新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育;哲学思想

至今素质教育已推行了三十余年,应试问题仍然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改正“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长期以来,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也因此受到影响。为此我国教育相关部门近年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意见与政策文件。2020年10月15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以及在2021年完成最新一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修订,着重强调“核心素养”一词,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艺术课程目标,明确了艺术育人标准,体现了艺术育人价值。

本文深度挖掘核心素养理念中蕴含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将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进行新思考。

一、核心素养理念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是艺术领域各学科均需要培养与掌握的四项能力,称为“艺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课程教育价值的体现,主要是育人方面,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形成的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人格等关键能力,是可持续的、长期的、全面的培养目标。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始终贯穿于各艺术学习的全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及文化理解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与发展。

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是艺术学习的基础;掌握艺术表现的技能,是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学生思维活跃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则有助于学生在艺术的学习、实践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等,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二、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

(一)核心素养理念中的实践观

2022版新课标音乐修订组组长刘沛着重强调核心素养中的“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两个方面。他认为“实践是艺术各学科的基本面,没有创意就没有艺术”。在马克思注意哲学观中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出真知。在孩子们学习艺术时,发展是靠自己实践得来的,并且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获得品德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建立,创意思想与实践活动是艺术素养的基本。在本次新课标中艺术的五门课都是以实践做为抓手,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实践,通过创编、表演等来进行学习。在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同时,关键需要着手于艺术实践。

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有了实践的意识和思想,而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将实践问题提升到哲学问题的学者,他提出的实践论奠定了西方的实践哲学,他认为全部事情都是“实践”,包括人类的一切行为和人处于世界里的所有安排,立法和政治首先属于这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美国音乐教育家埃利奥特提出了“音乐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的观点,他表示研究音乐不应仅仅限制在音乐本体中,而应把注意力转向音乐的产生和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音乐活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存在着内在的、普遍的有机联系的,反对把音乐与做音乐的人割裂开来。因此在义务教育音乐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艺术实践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音乐的表达能力及创编能力等。

(二)核心素养理念中的美育观

美育是通过关于美的教育塑造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格。中国先秦时期就有礼乐教育思想,礼和乐是中国古代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课。蔡元培在近代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在1912年《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美育第一次被确定为教育方针。美育是建国以来我国长期的的一项教育方针,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它承担了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健康完善人格的重大责任。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人们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健康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从而使人们以美好的方式去感受、认识和改造世界。

新课标强调“着眼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本质品格和关键能力,以适应中国学生未来发展,引导他们鉴定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能型的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探讨核心素养育人价值,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时,刘沛认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经常对作品本体、文化背景和学情分析就开始写教学目标了,但缺少育人价值。教师只有自己理解、挖掘思考才能使艺术课程育人价值更大化。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课标要求,除了常见部分以外还要注意重大主题的学习比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

(三)核心素养理念中的审美观

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感知”是对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美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并归纳出美的特征、意义与作用的能力,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其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核心素养中是艺术学习的基础。

审美观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内涵是将“音乐教育视为审美教育”,代表人物有雷莫等。即人们通过培养声音内在表现力的反映而进行的“感官体验教育”。这种音乐教育最深刻的价值是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它注重音乐作品内在的、艺术的审美体验。认为“审美体验不提供功利目标,审美体验只来源于自身。”其次,对所有的音乐强加单一的目标,对所有的音乐制作者和听众强加单一的反应模式,甚至强加单一的听音方法。雷莫认为:“尽管音乐具有许多重要的非音乐或非艺术功能,但对全人类来说,其音乐或艺术本质是其独特而珍贵的。音乐教育最终的作用,首先是发展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音乐艺术力量的反应能力。”音乐最深刻的价值是通过丰富人的感官体验来丰富人的生活质量。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哲学观念下的音乐教育实践已经不能符合时代潮流,开始注重多种哲学观点的综合应用,这体现了音乐教育实践对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指向。往往根据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来对应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仍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观。但与过去比照,可以发现已经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改革之中透出了明显的的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的耦合趋势,形成审美、技术和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在本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修订中也有所体现,蕴含了审美、实践、美育等多种音乐教育哲学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喻意.“音乐作为实践”的内涵、教育方式与价值——埃利奥特音乐教育哲学研究述评[J].中国音乐,2020,(05):134-142.

[3] 严永福.埃利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探微——兼论音乐教育哲学的中国视角[J].人民音乐,2014,(11):74-77.

[4] 闾鹏.从美国主流音乐教育哲学观思考我国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D].重庆师范大学,2016.

[5] 王玲.试评埃里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3):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