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融合教育浅谈

王坚 

浏阳市龙伏镇黄桥完小   湖南省 长沙市   410300

摘要近年来,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遍采的方式是让他们走进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使其无限接近正常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生活,接受一体化的无差别教育,即融合教育。而要做真正的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长大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做教育的人前期做好大量的工作。但做好这些工依靠学校教育远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携手,合,形成教育的合力,使他长期于一个充满爱的学习环境,营造出宽松的、谐的氛围,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在呵护健康、快乐的长。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激励

融合教育理念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它是一种无差别的一体化教育理念,让特殊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中进入义务教育段的普通教学班和正常的孩子一起班就读接受教育。我国在2017年《疾人育条例》中,也提出了“优先发展融合教育”的政策。旨在让特殊的儿童无限的接近同龄人,与正常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

《残疾人教育条例》实施以来,融合教育走进了普通的中小学,普通的学校开始接纳特殊的儿童进入校园,参与到普通班随班生活学习,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起成长,在生活学习中配备了专门的影子老师,进行陪读、辅导,全程有记录,有情况的分析与总结、资料的整理与存档,做得一应俱全。但个人认为做好这些的同时,更需从具体的东西入手,做好融合教育。

一、转变家长、老师的观念

得开,子才能走去。养育一个有残疾的孩子对所有的家庭都有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其压力来自方方面面,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社会被平等的看待,那么特殊儿童的家庭,自身的观念就要转变。新学期报到第一天,伟子和他的父母来到办公室,第一眼看到他:面容特殊、眼斜、流涎、表情呆滞,这个是典型的唐氏面特征。与他的父母打了招呼后,递给了他们一些表格,要他们先填写好,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照”,表格填好后,向他父母了解一些情况,他的父亲在有众多家长和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明显在有些问题上总是闪烁其词,而他的妈妈显得很拘谨,环抱着孩子,眼里流露出丝丝的哀怨。看到这种情况,我结束了我们之间的交流。我很自然的叫孩子过来,简单的与孩子交流了几句,从他肩上取下书包,指导他把新书装进去,又替他整理好衣服,背好书包,交代了几句,了随意说天见”,他做了一个“再”的作,让他跟妈妈回家。很明显妈妈看到了这一切不再拘谨,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话也多了。我知道父母的担心肯定是有的,我也深知这种情况,家长如果不能改变观念,坦诚相见,总是担心别人的眼光,孩子是无法融入学校、融入社会的。家庭教育是一种不可视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补充,长摒弃旧观念、排除自卑心理,坦然面对在的难,树立自信,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会。

老师面临挑战,自我从这个事例中,我也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也要重新定位自我。我将成为一名影子老师,一系列的事情等待着我:我的教学行为是否为家长所接受;送课上门样与家长、孩子沟通;何让普通孩子接受童;家长的顾虑是否能消除,这应该都是值得我思考的问题。从此我教室的门是敞开的,我所有的东西成了透明的。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与孩子、孩子的父母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之后,我向学校提出让伟子的家长成为家委会代表,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与更多的家长交流,积极与老师合作,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合力,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融合班级教学具有特殊性,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简单易懂,又要注重教学节奏及进度,同时也要兼顾正常的孩子,那么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于融合教育中

    将游戏应用于课程中。“寓教于乐”一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学习比单纯的学习更有效,也更全面,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一起通过游戏的方式认知事物、结识同伴、融入彼此。通过游戏让儿童的天性展现,因为游戏的本身存在一定的规则,是一种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总会出现磕磕碰碰,特殊儿童也总是会存在各种障碍。因接触的时间长,人与人之间自然会获取对方的信息,相互了解,在互动游戏中,形成友谊,接纳包容队友,一起完成游戏任务,这从本质上特殊儿童已无限接近同龄儿童,达到了融合教育的目的。

    充分发挥艺术的魅力。音乐不管是针对哪一类人群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的神经中枢系统,有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在课堂中放一些背景音乐能有效调动特殊儿童的各种感观,缓解其紧张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使特殊儿童更好的融入教学环境中。同时音乐有着强化教育的作用,就像伟子一样,当学校广播响起“运动员进行曲”时,他立马参与排队上操场

;当“眼保健操”音乐响起他不管正在做什么,立马放下手中的一切,有模有样的做操了。除了音乐,绘画的启迪作用也不容小觑。绘画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但很多人忽视了它的启迪作用,尤其是特殊儿童,绘画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一次美术课上,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硕大的垃圾桶简笔画,而且一看就明白里面装满了垃圾。在指导伟子作画时,我特在他画的垃圾桶旁画了一它十分刺眼垃圾,这下伟子不干了,要把那它垃圾擦了,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很干脆“垃圾应该放在垃圾桶内,这样外面才干净”。这很令我感触至深,他能受到启发自己感悟,这对于他养成习惯,其身的自理能力就会不断加强。结果也果真如此,下课收拾文具、放学整理书包,已经不要人操心了。

三、社会的包容激励。

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一样离不开社会群体生活,而特殊儿童自身先天带来的种种不足:在语言表达上、社交礼仪上、行为举止上,常常显得另类,而在他周的人,对他的所作所为选择漠视,甚至表现出厌恶,特殊儿童自然也就失去了展示的机会。其实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模仿中学习,正常的孩子学得有模有样,特殊儿童呢?其本身存在的障碍,学得在你看来是“异型”、“另类”了。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去看,当他在你面前做各种动作,也许是在向你展示自我,我们不妨把他所展示的欣赏的目光耐心看完,哪怕一个微笑、竖一下大拇指,都能极大提高他们的自信。特殊儿童一样的有自尊心,一样的有喜怒哀乐,当他做完某一件事情、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得不到周人的表扬,甚至表现出漠视和厌恶,这对他打击的力量是很大的,最终会失去自信。所以社会也应承担起对特殊教育责任,确看待特殊儿童在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上与正常子存在差异,更不能歧视特殊儿童。一个充爱心和容的社会境,对庭、殊儿童本身都是一巨大的清流,给予了他们走社会的信心和力量。

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体出它和无差别的一体化教育点,对于普通的老师说是巨大的挑战。在学校里,老师要对多数学生,要兼顾殊儿童,甚至是特殊儿童的家庭,很多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教育的公平是忽视的,我们责无旁贷,对特殊儿童教育、导,将会对他们的一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这部分其自然发展,也会使庭和社会担更加沉重。以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为殊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童的能力、身心健康等面得到良好、最大度的展,和普通同龄孩子一样康、乐、幸福的长。们做教育的所有的付出,才有意义;那些成堆记录资料,才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