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现的优化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双减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现的优化举措

沈文强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白埕小学3634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迈入校园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开始,由于数学科目不仅对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教材的深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点时往往需要前期数学知识的支撑。高效课堂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在传统应试观念影响之下,教师往往将最终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过于片面的评判方式,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方法时过于偏激,难以给教学质量带来正面引导,最终使课堂效率难以提升。如今双减政策落实,教育的重心逐渐向整体质量、素质教育回归,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知与建设程序逐渐清晰,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简单分析当下教育环境,并结合双减政策,展开更具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案研究,旨在帮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所谓高效课堂是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的另一种,效率更高、质量更佳的教育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课堂模式改变。为建设高效课堂,数学教师不仅要改善课堂氛围、制定相应教学计划,还需对学生的作业设计有所改进,并充分注重自身所建构的评价体系,通过高效课堂的全面覆盖,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同时能够建立学生的学习情感。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并不多,学生需要获取的知识也较少,但这些知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习惯,都是日后学习的基础。

一、“双减”理念概述

双减政策的颁布核心就在于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能够以轻松、健康的精神面貌不断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自己有用,对国家有用的社会型人才。这也极大程度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为了构建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决心。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才强国方针的具体体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都需要有人才的不断加入,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不能让学生学习只为了应对考试,更要用长远眼光去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高压的教育环境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急需转变。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

(一)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

在双减政策下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需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促进教学针对性的提高,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感,为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较喜欢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这为教师构建趣味课堂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基于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客观学习需求与主观个人意愿,善于渗透趣味化的教学因素,做到契合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这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立体几何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教具,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将学生的视觉感官调动了起来。而后则引导学生利用教具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由此调动了学生的触觉感官。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了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结合现实教具与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表格填写,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等等,学生的学习目标感也针对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减少理解难度

数学的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上,而小学生认知事物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直观获取知识,基于数学科目与小学生在能力需求和擅长能力上存在冲突,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所以,教师可以基于双减政策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简化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比如讲《圆柱的体积》时,传统教学用板书和语言传递完成,学生学习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只能想象,有些思维逻辑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多媒体从圆柱底部进行对角分割,分成等均扇形,然后拼接,就能得到一个整体的圆柱。分割块数越多,越趋于正方体。这样学生就明白,形状变了,但是底面积一样。通过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乘以高,推断出圆柱形的底面积乘以高为体积。用多媒体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懂,且新颖,让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擅长的直观记忆法,优化学生学习难度。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都能得到加强。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传统的单一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课堂理论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低效学习情况,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极其不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通过运用生活化、趣味化或者互动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一个动手的过程,既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多样性,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个提质增效的学习过程,从而满足双减下的高效课堂构建要求。

例如在《年月日》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于年月日有一个基础的概念,然后通过组织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如通过让学生观察家庭中的日历,寻找日历和钟表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过去由于已经对于钟表上的时间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然后通过钟表时间的概念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日历的过程中一步步探究有关于年月日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做一个铺垫,同时还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有一个引导的作用。最后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掌握了对于年月日的数学学习,在第二天的课上学习的过程中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圆满完成了这一章节的数学学习任务。

结语:总而言之,在提出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若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思维上的转变,还需要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鉴于此,教师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良好的教学作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主动性,以知识内容深入讲解为导向,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为参照,通过提升教学针对性、增强参与感、优化作业设计等方式,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培养。

参考文献:

[1] 朱凤婷.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J]. 课程教育研究,2021(19):86-87.

[2]吴秉鸿. "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提质减负[J]. 生活教育, 2022(2):3.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