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

李金波,刘玉琼

福建省南平市南山中心小学   福建南平  353021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还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生各种感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激发其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欲望。故而,数学教师在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过程中,应从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入手,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本文分析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前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乐于学、乐于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遵循着从兴趣出发,步入探索阶段,再逐渐走向成功的原则,只有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感。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数学具有的广泛性、严密性以及抽象性,加大了理解难度,经常望而却步。故而,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能力,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深刻的思想,无论是在悠久的历史中,还是巧妙方法中都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使其溶于教学之中。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内动力。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一堂课如能有个好开头,学生兴趣盎然,沉浸在愉快的气氛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请一位同学演唱一首歌,唱完后,还请其他小朋友做评委打分,学生的兴趣很高,平时从电视中看到他人做评委打分,今天也有机会当评委,诱惑力确实不小,我分别请四个同学打了分,然后我也给她打了分,结果五位评委的意见不一致,怎么办?这时大家争论不休,此时我指出,要知道这位同学的最后得分,等学完这节课后,大家就会知道了,学生立刻鸦雀无声,瞪着小眼睛希望老师快点说出来,这节课就在学生急于求知中开始,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数学教学中,通过学习内容和课堂讨论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布鲁纳曾明确道:“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基于此背景下,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例如教学2-4/5时,教师可举一个生活实例:小华拿2元钱(面值每张1元)去买一本练习本,每本练习本0.8元,问小华买一本,付款时,要怎样给营业员?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自身经验就可得到答案:小华应给营业员付1元钱,营业员收到小华的钱后再找给她0.2元,最后剩余1.2元。教师再问:如果小华把这2块钱交给营业人员怎么办?由此可以看出,买一本书只需要0.8元,1元钱就足以支付给营业人员。如果付给营业人员2元钱,营业人员仍会将另外1元钱退还给小华。另外,老师再次展示2-4/5示例,并要求学生利用上述支付方法计算示例。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们很快就会发现只要在2中拿出1改成5/5,那么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数学题使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完比的应用后,应要求学生回答有关农村农药配制和混凝土配制的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在工农业发挥的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从而产生需要,唤起学习兴趣。

三、质疑悬念,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质疑悬念是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探究兴趣,在心理上造成生疑和质疑的状态。如果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解释教学,学生通常对学习不感兴趣。只有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具有的特点,通过悬念的设置,再加上教师适当提示其中的矛盾,使学生产生疑问,增强对数学的未知欲,才会要求释疑,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想得出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应当尽量避免随意性,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有针对性恰当地设计问题,还要考虑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既要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想头”,又要使中下等生有“答头”。这样的问题才能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全过程教师都要通过不断设置悬念,提示矛盾,使学生的兴趣一再被激发,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

四、重视过程,巩固兴趣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对思维进行培养的必经之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在探究数学过程中的自身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

例如,“体积”概念的教学可以根据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有序思维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1.让学生观察一块新橡皮和一个粉笔盒,问他们哪个大,然后给他们看两块边长分别为5厘米和3厘米的方形木块,问他们哪一块大?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初步获得物体可以分为不同大小的感知知识。

2.取出两个相同的烧杯,用相同的水,分别将石子和石块放入烧杯中,水位明显上升。然后带领学生讨论烧杯中的水位为什么会升高?从这个具体案例中,学生获得了关于物体所占空间的感性知识。

3.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为什么烧杯中的水位会随着石块的增大而升高,直到水从烧杯中溢出?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学生自然可以得出“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

4、接着又让学生举出其他体积的例子,或用体积要领解释有关现象,使体积要领在应用中得到巩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新概念的理解。

五、优化练习,发展兴趣

新知识形成后,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又可增添学生数学的兴趣。数学练习要有针对性,要精心设计练习层次,优化练习形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可根据学生喜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恰当地设计一些游戏性和兴趣性的练习。如猜谜语、绕口令、找朋友等。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此不疲。

六、渗透美育,提高兴趣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从数学特有的结构、过程、方法以及层次等方面可以呈现出逻辑美、科学美,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思维的灵活多向性、解决问题理的严密性、材料间联系的巧妙性以及知识高度的系统性,都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数学中深入探究这些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看:教室、课桌、文具盒、钢笔,我们穿的衣裤以及正常人的面庞等。他们会惊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呀!

结束语:

总之,教学是否成功不可强制性达到目的,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内心认可数学,激发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建梅.以趣促效——探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2(18):70-73.

[2]李瑞杰.采用活动教学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思考研究[J].学周刊,2022(32):81-83.

[3]王荣粉.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22(13):41-43.

[4]蒋振勤.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1):78.

[5]张丽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析[J].学周刊,2022,19(19):44-46.

[6]王创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甘肃教育,2022(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