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导学评价单的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导学评价单的开发

唐宁

福州市马尾实验小学    福建福州 350015

【摘要】

课标(2022年版)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 ,建议教师要“设计支架式的学习任务,体现过程性评价”。在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新样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堂导学评价单,能推进教与学的诊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课堂教学理想。本文对课堂导学评价单的开发原则、开发步骤,结合小学语文课例进行解说,并例举了几种多学科融合的课堂导学评价单,试图帮助教师们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观念,探寻自主开发课堂导学评价单的路径。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课堂导学评价单 四原则 四步骤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 ,建议教师要“设计支架式的学习任务,体现过程性评价”[1]。在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新样态。“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践整合了教、学、评三个方面,老师和学生都是在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指引下,系统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课堂导学评价单是将单一的课堂导学单和课后测评练习融合,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测评使用,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推进教与学的诊断,优化教学过程,最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课堂教学理想。本文对课堂导学评价单的开发原则、开发步骤,结合小学语文课例进行解说,并例举了几种多学科融合的课堂导学评价单,试图帮助教师们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观念,探寻自主开发课堂导学评价单的路径。

一、课堂导学评价单的开发原则

课堂导学评价单的开发要遵循“四原则”,即一致性、全面性、导学性、可测性。

一致性。新课标中针对“内容要求”提出 “教-学-评”一致性。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指出“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和测评三种功能”。因此,教学目标就是课堂导学评价单开发的依据和方向,评价形式的选择、评价量规的制定都要依标为本,有的放矢。

全面性。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的研究发现人存在七种智力因素。斯滕伯格的成功智能学说认为评价要全面地关注多方面智力的协调与发展。课堂导学评价单应该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全面观察,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的过程、参与活动的态度、审美与创造等。

导学性。课堂教学实施中师生共同运用课堂导学评价单,学生要能根据课堂导学评价单中标注的使用时间、实施步骤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小组成员要能够对照评价指标准确地对同伴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评价,以实现即时测评,及时收集数据,做出科学诊断。

可测性。课堂导学评价单的评价量规要多维度分点叙写,要分等级进阶评分,以科学地确定学生目前达到的能力层级,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各方面情况。

二、评价工具的开发步骤

依据课堂导学评价单开发的原则,设计时通常要经历“四步骤”。

“四步骤”,首先确定目标并根据学情初判学生的预期表现,接着设计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任务,然后选择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最后考虑具体学情量化评价指标,以便课堂评估学习活动成效。

下面以《昆虫备忘录》一课为例进行课堂导学评价单设计流程的解说。

分析本课语言特点,我们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昆虫的秘密,体会科学又生动的语言。本课是略读课文,我们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昆虫标本展览会上有一张昆虫备忘录残破,内容看不清楚了,请为图配上一两句生动的解说词。评价方式:运用课文语言表达方式用生动的句子来介绍昆虫特点。评价指标从语言是否生动有趣这个维度进行了检测。评价明确指向了对语言的关注,这样就把学生活动的兴趣点从昆虫的知识探索转换为构建科学而生动的语言。

三、多学科融合的课堂导学评价单

课标(2022年版)倡导教师拓宽评价视野,开发学科融合的评价工具。引入主题探究与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新形式,让课堂导学评价单更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增强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1、主题探究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考察学生思维系统性的工具,让学生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可测量。思维导图运用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能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进行整理与归类,构建自己的语言资料库,比如学生围绕主题“时间”的关键词,将积累的格言警句语料库进行整理归类,考察学生背诵积累的掌握情况。思维导图也适用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可以在阅读复杂的文学作品时,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用在习作的构思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形象,考察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与艺术融合的解说词

为美术作品或手工艺作品写解说词,是考核学生获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和面对特定交流对象时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工具,适用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比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两次解说词任务先从整体入手,再着眼于细节。第一,参观者一踏进展览馆,就被一幅十米长卷所吸引,请你作为导览者向大家介绍这幅长卷的基本信息,画家、朝代、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作价值。第二,《清明上河图》画作细部真是栩栩如生,不愧为名扬中外的传世之作,请结合画面最精彩的一处为参观者做具体的介绍。

3、跨学科的游览观察手记

围绕单元主题开展考察活动,从课内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如绘制游览路线图,游览的地点、顺序、特点,都能清晰地体现在地图上,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理和加工的能力。又如,学习了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绘制图文结合的自然观察手记,标注每一天植物、动物的变化,正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观察能力,督促学生养成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4、跨媒介的创意朋友圈

朋友圈信息的设计是开放的、复杂的任务,最能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比如,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单元,以“吃、赏、玩”几条线路,引领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发一条朋友圈信息。学生将听、说、读、写、创整合于设计的全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2]  王云生▪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J]《化学教学》▪ 2019

[3]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链接:https://m.renrendoc.com/paper/199358623.html

[4]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