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对策探究

贺新军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在技术创新、人口结构变化等力量的推动下,劳动力市场也正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学徒制结合了在岗和脱岗培训,旨在让学习者能从中获得与某一特定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国际劳动组织(ILO)提出的优质学徒制是指受到法律以及通过社会对话实现的集体协议和政策决定的监管和经费保障,而且需要通过书面协议详细规定学徒与雇主各方的作用和责任。它不仅为学徒提供薪酬,经过培训和正式的评估后,还为学徒进行资格认证。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正在大力推行的新型企业学徒制,不仅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一种较好的运行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二元劳工市场问题”,促进体面劳动,带来新人口福利,同时,也很好地契合了“优质学徒制”的潮流和理念,强调了促进就业、提高培训质量及其与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对策

引言

企业导师是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核心参与主体,肩负着为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职责与使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经济利益、文化情感等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导师带徒的积极性。在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践中,要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建立健全企业导师选拔聘用、资格认证、管理考核、岗位激励、培训进修等制度,加快构建良性互动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的新型师徒关系,不断激发企业导师带徒动力。

1、企业导师是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核心参与主体

学徒制是指经济社会组织或者师傅在学徒岗位初始阶段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但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是自发形成的还是组织安排的,是私人性质的还是公共性质的,其核心内容都是具有职业专长和技能经验的师傅在实践中通过师徒互动把知识技能和精神品质传授给学徒。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为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推行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同时也是一项涉及多方面主体利益的立体化系统工程。这种制度,承载着国家战略意图,关系着企业持续发展,影响着师徒职业生涯。从宏观层面看,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促进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具有公益性质,追求的是综合效益[1]

2、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对策探究

2.1打造校企实践平台,实现新时代工匠任务培育

以互联网为载体创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数字化,通过视频、音频、图文以及专栏等形式进行展现出来。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校企实践平台,实现工学结合,推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全方面提升。让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线下教学主要是实训为主,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以及电气职业资格等级要求,共同制定合理的实训项目。此外,专业技能的传授和理论知识不同,技能的传授只有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师傅带着徒弟才能够培养出专业技能人才。并在潜移默化下,将师傅具有的工匠精神逐渐传递到徒弟身上。因此,学校和企业双方应当帮助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建立起师傅的地位,通过集中拜师、师徒协议签订的形式,让师徒双方在教学培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和珍惜师徒关系,以此为技能的传授奠定基础。促使新时代工匠任务的培育得以实现。同时,学校应当帮助企业掌握教学的技能,如教学方法、表达技巧、沟通能力以及文本撰写等,让企业师傅角色升级到企业导师,以此来体现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特点。

2.2培养评价

培养评价包括对学徒学习成效的评价(前已详述)和对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评估。目前,新型学徒制教学质量的评估监管机制已经比较健全。各级部门采取的举措如下:一是加强对学徒制培训机构的管理,定期更新机构目录并向社会公开;二是推行网上备案审核,指导企业做好学徒培训合同备案和实名制工作,以备查验;三是开展学徒的技能评价工作,对学徒培训期满并通过相应考核或者职业技能鉴定认定的学徒授予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四是严格把控和监管培训机构和过程,做好考核和验收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教学质量评估监管机制,基于不同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和培训机构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估[2]

2.3组建大师团队,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对学习和生产的矛盾进行分析,并在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要求下引入弹性学习制度与学分管理制度后,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灵活性,以及学徒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技工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出学校教育特色,积极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签订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由地方政府牵头,加强学校与大型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技能大师走进技工学校,为学校教师授课,以此提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能力。同时,技工学校应当组建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团队,让其深入企业进行学习锻炼,积累企业岗位经验和企业生存实践经验。为大师团队的组建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地基础。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除了技工学校提供培训的专业导师外,企业应当选取骨干技术师傅担任企业导师,共同避免双方在对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为了不延误企业生产的需要,可以支持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培训任务。应当从学校和企业等方面,提升个人奖励、工作晋升以及职称评审的机会,以此激发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发展

[3]

2.4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学监管监控水平

相对于一般课堂教学而言,线上线下融合学徒制培训工作中,企业教师需要同时对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行为进行掌握。本文认为在新型学徒制模式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培训需要在教学监管监控环节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线上线下培训任务驱动模块应尽量减小,降低因教学时间过于冗长造成的学徒学习注意力涣散的问题。尤其在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学的时间不宜过久,过久的教学时间必然导致某些自律性较差的学徒出现“开小差”现象,进而增大教学的监管监控难度。皮革制品生产企业师傅需要尽量将线上教学的一个大周期分解为若干个精简的小周期,在各个教学小周期内分别设置自主学习、自我考核等教学环节,形成一种紧凑、干练、快速的教学节奏,在大周期结束时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融合,帮助学徒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线上线下培训任务驱动模块的减小能够从源头降低企业师傅对教学工作的监管监控难度。其次,要灵活应用虚拟培训平台的“弹题”功能,在进行视频教学或虚拟操作时,这种“弹题”会对学徒发起选择题或判断题考核,只有在回答争取以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视频学习或者模拟操作学习,而最终的“弹题”考核结果也会根据一定的权重融入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中。这种随机出现考核测验的功能能够对督促学徒认真进行线上学习起到一定的监管监控作用。

结束语

总之,中国企业新型学徒制已经成为培养企业技能人才、缓解社会尤其是青年就业矛盾、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重要战略,随着其制度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全球范围内优质学徒制的代表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唐艳.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3):81-82.

[2]姜海燕,马翠,侯宏超,贾若培.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商业,2020,(12):19-21.

[3]季芳琴,胡倩,屈晓璐,奚逢源.企业新型学徒制绩效评估机制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