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贫困学生家庭贫困根源的调研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普高贫困学生家庭贫困根源的调研报告

雷德梅

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     四川 泸州 646000

一、调研的背景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解决贫困家庭贫困地区发展持久脱贫的最佳方式。家庭的贫困往往存在代际传承,家庭的精神文化心理会影响家庭的每个成员,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作为乡镇的普通高中学校学生都来自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各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初中学校,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成长文化作为高中学校要接好手中的接力棒,必须深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其成长经历了解贫困学生家庭贫困的症结所在,找到其贫困的根源。

为扶贫助弱,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了解我校贫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形成我校贫困家庭学生帮扶的长效机制,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我们课题组对贫困学生家庭开展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跟踪观察的调研;年级领导、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深入其原生家庭、原生地,进行一对一实地摸底走访,对其经济困难家庭的现状和致贫原因等进行一一调研。

二、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分析

在普遍家庭都进入小康社会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致贫的家庭贫困反而显得更加突出。

根据学校近几年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看到的现实情况分析首先病、残是致使部分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突然生了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少了经济来源,大或突然致残后在医治方面存在困难家庭依然存在民众虽然享受到了政府补贴待遇但遇到病情稍重医疗费用高昂入不高的家庭便无法承担,尤其还有读书的学生家庭更是如此,如同雪上加霜。比如高一学生何某某,在初三时就发现患尿毒症,手术花费3万多元,现在每周需要透析两次才能维持生命,一家4口人全靠爸爸打工维持生活。

其次,偏远山区、农村家庭或者无业的城镇家庭。山区或者农村中的大部分家庭仍以种养业为主,收入低、家底薄。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家庭的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限制了外出务工或者失业返乡的要从事其他行业也十分困难。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或者就近打临工来维持生计。如高一学生熊某某,家住我区最偏远的官渡镇的乡村里,距学校30公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加上疫情影响外出打工父母返乡后,除了从事农业种植,家里无其他经济收入,生活就显现困难。还有叙永山区的学生李某某,家住我市偏远的叙永县的山区里,离市区40多公里,爷爷奶奶年迈且常年有病,家里靠吃低保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

再次,家庭人口多尤其是非劳动力人数多、读书子女多的家庭也是致贫的因素之一。家里人口多且没有稳定收入的家庭,在生活开支以及供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金龙镇乡村的李某某同学,家里5口人一亩半田,父母文化程度低,外出打工挣钱不多,家里老人务农也仅供吃用。泸县的学生杨某某,家里三兄妹,大姐在师范学校大二,二姐是中医学院大一学生,最小的弟弟是现在高三学生。加上爷爷、奶奶、父亲,一家6口人(母亲生下弟弟不久就病逝了),靠政府补贴和外出务工的父亲供养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和三个孩子的就学及相关费用。 

第四,父母离异、单亲和失去双亲家庭。一个家不管是父母离异还是其中一个遭遇不幸,对于这家庭造成的打击都是难以想象的。比如高二学生付某某,其父在2019年因尿毒症去世,当时花费了医疗费用10万余元,至今尚欠几万元的债务,如今姐弟两人一切开支仅靠其母亲一人承担。

第五,天灾人祸、重大变故等。如高二学生徐某某,家在叙永山区,两年前家乡的山体滑坡导致家破人亡(母亲去世),其父亲没有固定工作,外出打临工出供养孩子和老人。高一学生马某某,因车祸母亲妹妹去世、自己双腿失去知觉而残疾,家中只剩下她和父亲,家里也因此欠下几十万债务。

三、贫困学生家庭目前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后可知,贫困学生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类:1、残疾、重大疾病家庭;2、偏远山区家庭;3、离异、单亲和失去双亲家庭;4、人口多的家庭;5、天灾人祸、重大变故等家庭,是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家庭的子女在学习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

贫困家庭存在的几大难题:1、家中孩子的求学、生活问题;2、家里人生病看病难的问题;3、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主要存在着收入贫困、人力贫困、知识贫困的几种情况。其中收入贫困是构成家乡贫困的一个长期因素,而人力贫困和知识贫困,这两者则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家乡逐渐显现出来的贫困类型。

家庭收入不高且收入来源极不稳定的家庭,大都是刚好收支相抵。同时,由于支出项目多、数额大,很多家庭的积蓄很少,没有能力预防较大的变故,无法承受未知风险。

其次贫困家庭多半伴随营养不良,引起身体疾病增多,健康情况不佳,最终造成人均寿命偏低。这类家庭食物种类比较单一,主要以大米、面粉以及一些粗粮为主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再加上一些重体力的农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家乡人普遍瘦弱、矮小,最近十年里很多中老年人都患上了慢性疾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

再次这类家庭人员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素质也不高。中老年人口普遍学历不高,有些甚至没有上过学;青少年基本上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通过中考、高考进入一所比较好的大学的较少,大部分初中毕业就随父母外出打工。由于知识水平限制,大部分人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那些重体力甚至有害、有毒的工作,比如砖厂、化工厂、抛光产等,所以有许多人是因为外出打工而致残、致病,最终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而地处山区或者边远地区的家庭,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和接触比较少,获取、交流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匮乏。对于外界的变化知之甚少,对国家的政策知之不多。

综上所述可见,在现实生活中,贫困家庭产生贫困的根源不一。有的是家庭缺失劳动力,有的是缺少技术,有的是家庭突发变故,有的甚至是传统的落后思想观念和地区落后思想文化的影响,还有的是社会的歧视等不同的原因,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只有了解贫困学生家庭贫困的症结所在,找到其贫困的根源。产生贫困的源头,治好病根的源头,方能彻底根除贫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