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走进生活——探索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让美术走进生活——探索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

王静

山东省博兴县第四中学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受到更多人关注。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流淌着艺术之美,艺术源自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观察美、体会美,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观察细节,将美好的事物、景物通过绘画的方式保留瞬间之美。小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很多的绘画素材,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将生活与美术有机结合,能够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一味地将美术知识生搬硬套地讲给学生听,那么必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从生活中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内容,小学生要实现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不能只依托课本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眼界受到很大的局限,思维也同样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厌倦感和乏味感,逐渐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再想挖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就比较困难。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自己要具备活跃的思维,对生活之美、艺术之美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其次,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要有所突破,不能只停留在教育初期阶段,一定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变则通,通则达,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能走向死胡同。最后,教师要将美术与生活结合,使美术课堂更加生活化,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的美有光鲜亮丽的,有含蓄之美、隐藏之美,其实,生活的美是需要一双眼睛去发现,美的定义没有正确与否,自己欣赏到的美就是最美的。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2.1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学校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美育、德育、体育、劳育,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作为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美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但是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学校通常都把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精力集中在文课教学上,而认为美术课程可有可无。另外,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小学美术教师也经常忽视美术教学,并未结合美术学科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美术教学目标,而是随意、盲目地开展美术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美术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2教学内容不科学

美术教学内容是影响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面对美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之前必须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如此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时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当前的美术教学内容经常集中在美术理论知识的层面上,却忽视了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理论化,脱离实际生活。

2.3教学形式单一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实践性,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唯有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满足小学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但是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与其他科目没有太大差别,基本都是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原封不动地传授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与美术学科的性质、要求不相符,严重制约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制约了有效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3.1情境再现,展现魅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采用情境再现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为了能够强化教学效果,将课上有关的知识内容与生活情境相互融合,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多样化、立体化,使学生感到美术课堂焕然一新,增强新鲜感和好奇心。情境教学是当今现代化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能够在课堂上使学生有强烈的代入感,使学生能够尽快投入学习状态,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小学美术教学不能闭门造车,教师要多加引导学生的美术思维,让他们善于用本真的目光去感知生活中的细节,用学生们的内心去真实体验,用学生自己的方式挥洒属于自己的生活,要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在生活中学习美术比在美术作品中学习更加重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应积极培育小学生的美术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美术学习水平的前提基础,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活中有很多知识更值得人们学习,这些知识都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生活能够让一个人快速成长,只有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一个人变得充实饱满,更加有深度有内涵。

3.2重视美术写生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然后将生活中的美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课堂教学,还应该定期安排写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悟生活,从而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有时候写生并不一定是安排在郊外,可能校园的一角就可以使学生收获良多。当然,课外实践的形式不仅仅有写生这一种,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记录生活点滴、实地走访等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对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可以捕捉的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生活的美。

3.3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全面、客观地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决定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情况,教师应该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评价理念。一方面,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评价学生时要更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是否能够独立搜集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素材、是否能够结合所学内容写出自己感兴趣的考察报告、是否能够补充和完善教材中缺失的部分等;另一方面,在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美术的结果,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化的美术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等,真正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生活,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利用新型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新目标,创设有趣味、有意义的教学情况,丰富教学内容,使美术课堂更加多元、饱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1(30):65.

[2]罗咏科.艺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36.

[3]刘伊纳.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2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