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徐倩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清溪实验学校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  432900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丰沛的历史内涵,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情,也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将其传承下去的。传统文化是融入到我们民族血脉的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为了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可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培养学生文化气质的重要作用。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措施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十分重要,其教学过程不但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还承载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如灿烂星河闪耀着人类文明。语文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小学生如果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则使其能深入的掌握语文学习的精髓,并受传统文化的感召,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我国幅员辽阔,其中包含了多个民族,也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产生奠定了基础,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留与传承。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融入其中,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由于我国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都是固定的,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进行创新,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过于单一,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未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升。这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使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产生,使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现在正处于文化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出现很多文化入侵的事件,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十分恶劣。为规避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要团结一致传承民族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而小学处于学生思维模式逐步建立的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仅有利于建立文化自信心,也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带入课堂中,在促进学生提高对传统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传统精神,培养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1]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需结合教材

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筛分,选择与传统文化教育关联的合适教材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的学习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也方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资源要做到利用最大化,借助其表现方式丰富化以及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学习《秦兵马俑》一文时,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历史背景,认识到这一伟大历史遗留是多么地震人心魄,同时也要让学生们学习到中国历史皇权集中制度的深层含义,向学生们引导当下自由民主的社会是如何诞生的,弘扬革命先烈的伟大,同时给学生们普及当下生与死的含义,殡葬形式的改变是响应社会发展,保护环境的举措。并通过多媒体视频观看兵马俑,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敬仰,增加对当下社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2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古诗词教学

    语文教学中,最能直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就是古诗词,古诗词不但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囊括了对民族传统风俗的描绘,与古人的朴素哲学思想,这都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的。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对象,能够培养学生知礼懂礼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朗读吟诵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怀,以《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配乐诗词朗诵的音频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不断练习,教师在形态、发音、停顿、演绎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朗读时能够充分展现诗词所蕴含的神韵。教师在古诗教学时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工具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可充分体会诗词中的语言美,感受诗词中的古代场景,拉近与诗人的距离。以杨万里的《小池》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荷花在中国古代所代表的美好意向,教师可以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准备好诗中所蕴含的荷叶、荷花、蜻蜓等教学材料,根据古诗所描绘的美好场景,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一个美丽的夏日荷塘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古诗词所传达的美好意境,体会中国诗词的深刻底蕴[2]

2.3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黄金阶段,书籍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深地被书中丰富的人物、场景所吸引,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对教材的有效应用,使学生能够与文学经典伴随成长,使学生能与古代圣贤展开对话,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体会理解。受“国学热”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也越来越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国学阵地的养成。教师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阅读课,比如阅读关于孔子的文章,孔子具有渊博的知识,留下了很多为后人传诵的佳话,也为后世教育教学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关于孔子的文章时,引导学生讨论孔子的优良品德,让学生阅读“不耻下问”的故事,从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

2.4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写作教学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可开展写作教学,这样可使学生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作文表达中,在不同的主题作文练习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案例应用到写作中,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灵活理解。写作之初,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便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基础,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唯有大量阅读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信息技术使教师可将中国传统文化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扩写成语故事时,教师可以展现成语故事的短片,让学生寻找写作的灵感。教师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活动,比如以“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习作指导,写春节时给学生们讲一讲关于“年兽”的传说,让学生理解春节燃放爆竹、守更待岁等传统习俗的由来等。教师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入学过的古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展现节日的氛围,表达对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实现传统文化与写作的碰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文化感知力。

结束语

由此可知,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使学生的生活得到丰富,可有效培养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培养,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可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担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崛起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材当中,摆脱传统教育的桎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方永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教师,2021(20):112-113.

[2]黄静.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办法分析[J].教育学文摘,2021(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