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成就有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有效对话成就有效课堂

赵姗姗

浙江省兰溪市兰荫中学  321100

内容提要:自对话教学提出以来,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便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肯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线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对话,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本文从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在对目前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现状的分析基础上,依据对话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相关原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及相关教学案例,从话题设计、对话内容、对话参与性等方面提出提高语文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教育精神,在教育领域里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对话教学在其本质上指的是以“对话”为理念,贯穿、渗透于整个教学当中,强调的是平等、尊重、理解和包容,即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和教学关系下,通过倾听、理解、交流、反思等方式达到知识的共享、情感的交流以及心灵的沟通,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对话教学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师生交往方式,又是一种共享共创、追求人性的教学活动。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势必会与对话教学联姻,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语文对话教学应当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一、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

在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在对话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源泉和活力的同时,一线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对话教学的畸形发展,很多所谓的课堂对话只是借助了对话的形式,而没有对话的实质,对话的主体并没有达到对话交流的真正目的。

(一)脱离文本的对话

教学中的对话应该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立足教材文本,就预定的教学内容展开对话。但一些语文课堂却走偏了方向,例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归纳概括文章内容之后,就以地域差别为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而没有深入文本,全然忘了“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表达艺术”这一教学目标。

(二)垄断式的对话

课堂中的对话垄断又可以分为教师独白专制式和个别学生霸权式两种。前者又有两者表现形式:一是教师以对话为名义,在一一否定学生的观点之后,将学生一步步“导向”甚至拽向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之中,并强迫学生接受他的答案;二是课堂只呈现教师的独白,即对话或讨论的话题和问题大部分都出自教师,而学生却失去了对话的机会,传统的讲授法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被视为典型。[1]后者则是通过学生“代表”来对话,而其他学生只是对话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没有平等对话、平等发展的权利。

(三)无意义的对话

这种对话仅从知识层面去认识文本,思维含量并不高,是一种为对话而对话的对话教学。例如,一教师在执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进行了一段所谓的对话。师问:这篇文章是写谁的?生答:是写刘和珍的。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答:课文的题目就是《记念刘和珍君》。师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答:1926年3月18日。师问: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答:注解里是这么写的……这样的对话,只有对话的形式,而无对话的实质与内涵,其本质就是用对话的形式对简单问答的内容进行了包装。这种对话无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可能会泯灭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如何实践有效的语文课堂对话教学

那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象,使课堂回归真正的对话教学,实现效果、效率、效益的三重收获,让学生在课堂对话教学中获得有效的发展呢?

(一)巧设话题

何为话题?顾名思义,话题即是谈话的题目、谈论的主题,对话是围绕话题展开的。话题主要以问题的方式呈现,“一方面,师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使问题不断衍生为知识表征或新的问题,而同时,问题又成为师生关系的中介和支撑对话体系的桥梁。”[2]由此可见,话题设计的好坏对对话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对话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让学生融入课堂对话中来,话题的设计就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将其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与话题的设计结合起来,并能注入生活的活水(即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大语文”的因素),使话题具有开放性,如此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讲。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此,才能使课堂对话更深入、更有效。

(二)立足并深入文本

在语文课堂对话中,存在着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重对话关系,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往往是建立在师本、生本的对话基础之上的。[3]因而可以说文本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主体,它是整个语文对话教学得以展开的重要前提。

一般来说,课堂中的文本就是指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也称教材、课本。因此,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之前应反复研读、赏析教材,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度和广度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唯此才能让课堂对话从文本出发,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新课标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注重对话参与性

在对话教学中,对话双方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介入到课堂对话教学的活动之中,从而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突出强调了在对话过程中,对话双方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新课标也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唯有参与,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体验知识;感受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感受与体验到一种劳动的快感。”[4]可见,参与性在课堂对话教学中的重要性。

要想使语文课堂对话更有效,就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中来,而且是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为例。我主要最终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己体会,然后进行对话交流。总体看来,在整堂课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对话中来。个人认为,这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文本的反复朗读,鼓励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到对话中,这种参与性既有利于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他们理清思路,在自我陈述中加深对自己的观点的认识,同时也能在多方交流中达到对自己观点的再认识,丰富自己的想法。

三、结语

如今,对话教学凭借着其丰富的内涵正走在现代课堂教学的前沿。为了改变语文课堂中对话教学的现状,让对话教学真正走进语文课堂,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和教学关系,精心设计对话话题,注重对话参与性,引导学生从立足文本、深入文本,最终超越文本。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实际的语文课堂,不断反思语文对话课堂的有效性。总之,有效的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屠素凤:《语文教学有效对话的实践探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 沈云祥:《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语文学刊》2009年第12期。
  3. 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


[1] 屠素凤:《语文教学有效对话的实践探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 沈云祥:《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语文学刊》2009年第12期。

[3]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