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巧沟通,教育聚合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家园巧沟通,教育聚合力

丁银彬

南京市莲花北苑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1

【摘要】:幼儿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通力合作。家园共育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家园沟通是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只有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才能共同商讨、解决 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搭起幼儿健康成长的桥梁。但是,现实中,在家园沟通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家园双方的大力配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家园沟通工作的顺利展开。

【关键字】:家园沟通、教师、家长、策略

家园沟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是不能不谈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明 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争取家长的有效支持,强化家园共育,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关键

一、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观念不同带来的沟通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他们不会像我们父母一辈,对老师完全信任。有些家长比较自我、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存在放纵的现象,增加家校沟通难度,双方教育理念的不统一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如:有一天,小班幼儿诺诺妈妈打电话给老师说:诺诺每天回家说肚子不舒服,说老师每天要她吃很多饭,建议老师给她少盛一点饭,师:是的,诺诺饭量比较小,平时老师已经给她少打一点饭菜了,但她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就会故意往碗里吐口水呢,诺诺妈妈:是的,在家吃得也比较少,老师:嗯嗯,诺诺目前存在一些挑食现象,我们要一起配合帮助诺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哦,在家也可以准备一些平时她不爱吃的蔬菜,或者变着花样给她吃可能会好一点呢,诺诺妈妈:没事的,我小时候也挑食,我现在只要她快乐就行,看到她哭心里难受。

(二)沟通内容的侧重于幼儿的不足。

人很多时候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从自身出发的,老师也不例外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往往都是开门见山式沟通,与家长交流的都是近期发现的关于孩子的问题,或者说近期在幼儿园犯的错误。希望家长了解孩子目前在园的表现,能支持老师工作,家园合作帮助孩子一起改正问题。老师的初心是好的,但这样的沟通方式会导致家长认为:难道我家孩子在老师眼里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吗?

(三)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缺乏技巧。

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是影响沟通是否顺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沟通语言不仅能够维持愉悦的沟通环境,而且沟通的目的也能够顺利达成。此外,非语言因素的运用,如何控制面部表情、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展现适合的姿势语言等均对沟通能否顺利进行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受自身个性特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存在沟通语言运用不当、沟通技巧欠缺等问题。特别是面对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的家长时,幼儿教师难以针对特定的家长选取适合于对方特点的沟通方式与其交流。

二、家园沟通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促进幼儿的身体生长、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以及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这些经验如果能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将会事半功倍地促使幼儿身心发展。

(二)有利于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隔行如隔山,有些家长由于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对孩子难免溺爱,或者平时忙于工作缺少时间陪伴教育。家园合作可以使家长意识到自己有这份责任与教师、幼儿园合作,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家园理念保持一致。

(三)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家长对于幼儿和幼儿园老师的诉求越高,也就意味着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也就越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也会影响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家长对于教师的评价,要想能够在进行家园合作的过程中与家长有良好的沟通,教师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三、家园沟通的策略与技巧。

(一)先树立良好印象,建立良好关系。

首先注重第一印象,注意在家长面前的各项第一次,如第一次家访、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教师要提前充分准备,不能随便应付。其次,在与家长沟通中要展示专业能力,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取得家长的信任。最后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用具体的事例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情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爱。

(二)先情后理,化解家长误会。

教师在家长工作中,不可避免都会碰到一些性 格比较冲动或者溺爱幼儿的家长,常常事情还没搞清楚便马上找老师“兴师问罪”。对于这些家长,教师如果辩解,反而会使情况恶化。所以,在冲突发生时,我们要秉承“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的工作策略,冷静处理家园矛盾,用“理智脑”替代“情绪脑”。可先让家长把他的诉求说完,然后一起还原事件发生的全貌,再耐心沟通,安抚家长情绪,商量解决之道。

月月是属于体重超重的孩子,需要教师的健康管理。如在吃午餐的环节,需要先喝汤再吃饭,适量减少谷物的量,有一天月月外婆中午来喂药,看见月月先喝汤,饭的量没有满满地装上大一碗,脸上露出点不悦。等月月吃完饭了问月月说:

宝宝,你吃饱了吗?然后把老师喊到一边说:老师,我们家是胖,但是不能不给我家吃啊。月月奶奶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很突然,我知道是我们的做法让她产生了误解(关于这个做法我们老师之前与月月妈妈沟通过,她得到了她的支持),于是我立马脸上洋溢着微笑并轻轻地拍打着月月奶奶的肩膀说道:月月奶奶您误会啦,我知道您心疼孙女,怕她饿,但我们想让月月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健康,我们还是个小女生呢,我们爱美呢边说边拿出保健老师给的身高体重的测量单,你看,月月现在已经超重20%了,月月奶奶不好意思地说到:原来是这个样子,只要为她好,我就听你们老师的!由于教师的冷静处理和真诚沟通,化解了家长的误会,使其成为全力支持幼儿园工作的家长典范。

(三)先夸后助,消除家长担忧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是带着滤镜看待自己家孩子的,总觉得自己家孩子是最棒的,就连犯错误时都是那么可爱。也会有部分家长担心幼儿在园的生活,尤其是隔辈家长,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受欺负,对老师也是各种叮嘱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受到特别的照顾。现在的家庭都只有一位宝贝或者两位,家里多位家长围着他们转,作为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心理和心情的。针对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们各种不放心的叮嘱,我们可以采用“先夸后帮”的方法。首先是“夸”,不仅夸孩子,也要夸家长。如对自理能力很差的孩子,夸孩子每天都有进步呢,今天是自己把饭菜吃完的,吃完饭还会帮老师收盘子”;夸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细致耐心,辛苦了”。其次,是“帮”,帮助家长意识到问题所在。教师可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列数据用事实说话,如录视频从多个角度反映孩子问题,分析班级幼儿自理能力现状,让家长自主认识到孩子的问题。通过这种潜移默化讲道理的方式,用请教、商量的态度,把找出问题的主动权和解决问题的选择权都交给家长,肯定他们的辛苦,鼓励他们放手锻炼孩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

沟通,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通 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升。只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才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引领家长

和幼儿园一起共同担负起学有所教、幼有所育的时代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精彩绽放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只大鸟, 那么家庭与学校便是让这只大鸟展翅高飞的双翼。只有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 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