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

刘妮

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陕西西安市710108

摘要:高中化学课堂实施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是从教材出发、从知识着手,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1]。根据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结合化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从学生、教材和知识三个方面出发的高中化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课程思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脱节,影响着育人质量的提升,课程思政是指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一定意义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过去一段时间内,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功能有所缺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常常有脱节现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育人的责任也没有覆盖到全体教师。

一、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

新型课堂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起指导的作用。教师无论开展什么教学活动,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包含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思想状态等。在教学时,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不能片面追求效率而拔苗助长。其次要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青春期的学生比其他时期有着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更独特的个性,教师要把握并调动好这种情感,还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学习的“导游”角色,带学生走入学习并指明方向,更多的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并形成核心素养的道路[2]

二、从教材出发,实事求是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无论当今时代多媒体技术多么发达,教材的地位仍不可撼动,教材是有温度的,它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包含的技能方法和传递的情感态度是任何一个冷冰冰的仪器和软件都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任务是将教材的温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到体会到。所以教师应该发挥好教材的载体作用,以教材为实施课程思政、培养核心素养的本源,这样才不会脱离根本。实施课程思政更是要从教材中来贯穿教材,并回到教材中去,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

三、从知识出发,问题引导

如何更好的开展课程思政一直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让课程思政流于表面,也不去为了完成任务而实施课程思政,这些问题都考验着教师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问题引导,从知识出发[42]。学习知识有很多种方法,传统的旧课堂习惯是一言堂,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问题引导式教学是通过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同样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问题进行来引导,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对有课程思政元素的知识进行甄选,再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问题引导式教学是在化学课堂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好途径。

对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

1.2 离子反应 :以《三国演义》中哑泉与安乐泉的故事引入离子反应 

1.3 氧化还原反应: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了中国古代湿法炼铜的方法、宋代著名法医宋慈《洗冤集录》中记录了银针验毒的原理,其中都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2.1 钠及其化合物: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让中国拥有了自主研究万米深海的能力,潜水器的供氧是利用过氧化钠。 1942 年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成为了世界上生产纯碱的重要方法。

2.2 氯及其化合物:以我国领海面积达 470 万平方千米,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元素种类有 80多种, 其中氯就被称为海水中重要的元素。 疫情期间杀菌消毒的主要用品是酒精和 84 消毒液,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氯的重要化合物。 

3.1 铁及其化合物:以中国使用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件出土的铁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柄铁剑。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我国对于铁的利用更加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技领域,我国也是铁合金的进出口大国。我国美丽的丹霞地貌远近闻名,是由于土壤中含有氧化铁而呈红色的。

体现课程思政个人、 社会和国家层面的元素,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使用金属的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感受中国地大物博, 祖国风光的锦绣壮丽,增强国家自信、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民族复兴奋斗,表现课程思政的渗透性。 

实际上课程思政更多的是让老师们从课程知识点本身所蕴含的育人方面进行挖掘,从广度、深度和温度上进行拓展,让自己的课程和行业企业、国内国外、历史文化等去结合,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这不是新要求,而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高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课程思政和育人者先受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好的拓展教师教学思路的理念,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室里讲教材的模式已经传承了太久,新的教师也在按照他的老师教他的方式来教学生,所以很难发现课程质量不好,学生兴趣不浓的原因,因为拿当年的自己和现在的学生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学生不好好学。课程思政的理念是要求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去丰富教学资源,从知识的起源、发展、未来趋势等很多方面去引导,最起码得让这些知识和实际应用建立起联系。而这些联系必然和应用中需要的素质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学生觉得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就拼命的把内容嚼碎,想硬塞给学生,学科知识本是从实际生活抽象而来,而教学则需要将抽象的内容还原到实际中去,再由学生自己形成抽象的图式,而不是直接从抽象到抽象,那就相当于是机械性的接受,而学了也不知道有何用,只是储存起来备用,可是一辈子可能大部分学生都用不到那些知识,所以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才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当所有的知识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1]中共教育部党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 教党〔2017〕62 号, 2017.

[2]吕现涛.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 长春工业大学, 2020.

[3]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 人民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