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蒋朝栋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乡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安全课程设计旨在研究学校安全措施,保证学校安全指数,尽量减少学校安全事故,扩大研究的成功经验,提高小学安全管理水平。因此,探讨了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引言

一直以来,个人的人身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安全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隐患和风险。因此,在校园教育阶段,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能力,在合理掌握自救方法中,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而安全教育的实施,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小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安全素养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各级学生安全教育指导方针,其中载有安全教育的明确目标和相关内容,并为路径的实施、评价和保证提供了具体指导。改进安全教育的实施,引入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为学生建立完善、安全的教育体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富人强,人民福利指数急剧上升。为了保护人民的福祉,我们必须加强保障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公共安全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实施安全教育机构课程,根据学生情况确定积极的教育方案、目标和内容,促进课程的继续教育,提高课程效果,确保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

(二)教育改革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广大教育者的教育方针。而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属于一种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行为,可以有效迎合小学生教育发展规律以及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事实上,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从来都不能是口头空话,必须将该理念落实到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安全教育课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一)重视实践教育

体验是学生获得安全认知的基本来源与方式,想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就必须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相关的实践演练,借助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提升安全技能,增强自救能力,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第一,小学校应建立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借助虚拟现实、动感技术等现代教育装备,真实还原灾难场景,通过实景模拟、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习效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安全体验课程可以让学生反复演练,有助于解决目前小学校安全教育缺少场景、体验不足等问题。第二,小学校应依托区域内的专业安全训练中心开展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本校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模拟状态下的安全避险逃生能力训练,突出实训,提高学生识险避险技能,养成正确应对日常生活的突发安全事件的习惯和技能。例如,上海市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由八大类21个馆组成,能让学生通过真学、真练、真懂、真会,提升识险、避险和自救技能。

(二)合理掌握自救方法

班主任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树立基本的安全意识,还要让学生合理掌握自救方法,同时学会逃生、他救等相关安全知识。由于教育对象为小学生,因此在安全自救方法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开展教育,体现安全教育知识的阶段性特征。比如,在遇到安全风险时,通常可以通过自我救助、向他人求救的方式,在自我救助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如火灾风险,要第一时间懂得用水灭火,如果是电器着火,需要尽快求助他人,避免因为救助处理不当而产生伤害事故。在求助他人过程中,要掌握基本的报警技能,如110、119、120等号码,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电话号码的拨打目的是什么,如遇到歹徒劫匪需要求救警察,就要拨打110;如遇到伤者需要尽快拨打120进行求救;如遇到火灾,需要拨打119。当然在一切安全风险面前,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自救。比如,在遇到风险的时候要学会思考,自己能否脱离险境?如果不能,就要思考怎样进行自救,如不能自救而需要求助他人的话,要思考附近是否有成年人、是否有人能及时帮助自己,在必要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报警。在实际自救方法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最好结合实际灾情模拟场景,为学生演示各种自救方法与他救方法,帮助学生合理掌握逃生技巧,促进学生自救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新颖且有趣的校园文化内容能够提升安全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小学安全提醒每日一播”活动,通过每天课间播放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音频文件,让安全教育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依托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经典案例分析、电影鉴赏、阅读分享会、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微电影创作、话剧排演等形式多样的校园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能使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态度和习惯。

(四)确定课程目标

在设计和实施安全培训课程时,首先必须细化和确定学习目标,以便为构建下一个课程奠定基础,从而充分利用实施课程的益处。按照“安全小学”教学大纲,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习惯。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还必须考虑到各自的目标,实现各自的目标,精简这些内容,然后在各个阶段进行细化。对于学习的各个阶段,学生必须结合基础课程,为每种学习内容设定相应的教育目标,以确保课程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实现课程的整体发展和实践。比如,对于运动损伤和低年级儿童来说,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了解运动的危害,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也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减少伤害。对于高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不仅要了解运动障碍的原因,还要采取实际措施采取补习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通过设置详细的培训目标,您可以为学生的不同阶段细化目标,以获得所需的结果。

(五)强化安全教育认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考虑到过去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小学教育管理中必须首先加强教师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使教师形成统一、安全的教育理念和安全教育意识。与此同时,必须建立有关的安全教育组织,履行安全教育方面的相应义务,建立问责制度,并履行相应的安全职责,以便更加注重安全教育。例如,在加强安全教育意识方面,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供安全学校教育信息材料,介绍各种学校安全案例,使教师认识到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承担安全学校教育的责任,形成“安全第一,共同承担”的意识。处长负责学校、其他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全面安全、职责分工、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的具体落实。责任制度是通过签署责任文书建立和严格执行的。

结束语

制定小学安全课程对于实现学生安全目标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加强对课程开发和实践的研究,包括通过课程建设和促进多学科渗透,以取得良好的实际成果,确保安全教育领域科学的融合和应用,并实现安全教育的预期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学华.小学安全教育的管理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38):29.

[2]梁本田.关于开展小学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159-160.

[3]李峰.小学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18):58-59.

[4]张赛英.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05):120-121.

[5]符崇德.浅谈小学安全教育的现实困境和难点突破[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