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1
/ 2

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观

赵会艳,余浩

齐鲁理工学院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独特的色彩审美,传统设色注重“墨分五色”,非常重视墨色的运用,甚至以浓淡层次的墨色去表现大千世界。本文从中国画色彩的类型化与平面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随类赋彩”着重固有色的表现;追求色彩的装饰性,不受光和环境色的影响;重视设色的主观性。最后得出结论,色彩在整个中国画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色彩是在整个画面第一眼看上去的第一美感和印象;是一幅画面中最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中国画 传统 色彩

从之前中国画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古人对色彩的重视之大,甚至中国画这种绘画的方式都被用丹和青这两种色彩的名称来称呼。这也可以看出色彩是中国画自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古人给我们留下的重要文化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用色,古人有的将画画在岩石上,现在称其为原始岩画,还有后来的在墙上绘制的重彩壁画,以及一些墓室里的砖绘等,这些原始绘画作品中古人也是重视色彩的运用的,这也反映出我国古人对色彩的感情的一种表达。人们早期对色彩的认识是源于对汉代“阴阳五行”之说,当时对颜色有了正色间色之分,而且还对颜色的色相不同,根据每种颜色所给人的不同感觉,又把颜色分为冷暖两种不同的性质,可以说对色彩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从两汉时期大量作品可以看出绘画技巧与风格形式的水平都达到了一定高度,熔铸了中国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风格特征和民族气派。两汉时期,在学术上尊崇儒家、重礼教,注重绘画社会方面的功能,两汉时期不论是工艺美术还是绘画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本土文化的古朴雄浑的特征,这一时期的工艺作品,如日常生活用品陶器,还有当时的具有装饰性审美标准在内的绘画作品之精华,如漆器上绘制的图案和墙壁上的绘画等,这些作品的呈现在表达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画面内容也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表现了当时古朴简约的特点。

一、中国画色彩的类型化

先秦时期的儒学思想,主张用理性的精神来解释传统的“礼乐”,认为礼节是仁的对人们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和政治观念之中,在对色彩的认识方面,表现在对物体固有色的主观认识加以肯定。在古画中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加以描绘出来,画面美之所在正是因为这个形象统一安排在素色之中。指的是画面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是靠理性观察到的色彩和形象这些表象的东西所表达出来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视表里如一,即画面所呈现给大家的画面效果要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这就需要对人们的内心世界研究特别透彻,能让别人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没有文字说明的一种思想,一种内在,这种表达是相当有难度的,需要对人们内心世界理解的基础上,知道人们对不同的色彩要表达的感情。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早有提出色彩的“随类赋彩”之说法,这一设色理论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接受和承认。到目前为止一直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在“随类赋彩”这一理论中,对画面设色比较重视对客观物体原有颜色的描绘,这也要求画家在作画时能够概括出所描绘形体的外形,在施加颜色时能对物体主观而又符合物象本来面貌的色彩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所看到的客观世界表现出来,并且还能让人感觉到所描绘的画面的本质是什么,这种要求对画家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而就在发现这种难度的同时也正是我们将要进步有所突破的时候。而“随类赋彩”也不是说物体本身是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而这种颜色是被画家赋予的带有一定寓意的色彩,将物体的原本颜色用画家眼中观察和经过思考的颜色表现出来的这一过程在选择上赋予了较大的空间。这种色彩是经过画家主观归纳和美化了的色彩,并非照搬自然中的色彩,不考虑环境色的影响,例如传统中国绘画在表现一朵花时,并不考虑花的冷暖和前后相悖关系影响下的颜色的变化,大多是在表现起来用一种颜色,然后用这种跟原有色彩很相像的这种色彩用深浅的层次变化将一朵花的结构表现出来,中国画的画面中重视的是单种色彩的层次变化。这种层次的变化也是自主的,即画面没有光的影响,没有时间的变化,画家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定格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的。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对色彩的追求是一种归类的方法,就是对一个物体的种类这一类似色彩的一种表达。 

二、中国画色彩的平面性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都是尽量达到画面平面性的效果。尤其是传统工笔画,在线描定稿后一般要进行分染罩染,以确定具体物体的阴阳向背的关系,但是和素描的观点不同,中国画画面中的色彩是平面型的,提炼概括后是没有高光和投影的,这种提炼后的平面性色彩更具有独特韵味,其表现力和感染力能使观者达到一种很高的理想境界的感受。当然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肯定会有不足之处,具体来说这种不足主要是在发展色彩观的同时难免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对色彩有很大追求的时候会相对忽略墨色的变化,而在对墨色追求时却又让人联想到对色彩的一种忽略。这种不足正是我们现在要发展新的色彩观的同时必须予以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在中国画色彩的革新上,我们要引进对西方色彩的观点,在注重形的同时也注重色彩的重要性,在中国画的表达上是指在注重墨色变化的同时也注重颜色的表达,已达到墨色并举的新局面,这种发展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这种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求人们对新时代的色彩也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这种色彩的改革创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总结:中国画与其他世界上画作形式的表达不同,中国画重视意境,这种意境不单单是构图的位置安排的意境,而是在色彩和笔墨的相互协调之下,整个画面共同达到的一种匪夷所思的神奇效果。因此对中国画研究的重要问题就是对笔、墨、颜色的研究。作为绘画本体元素之一的色彩,是人们看到一幅画作时最先看到和最能够从中领悟感情的,色彩的强弱对比以及画面的色调统一是引导人们情绪变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也能够让人对其产生好恶之情,所以画面的色彩是不可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作为画面的重要表现手段,并且在现代开放、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当代正需要这种强有力的视觉效果,新一代的中国画家们更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画中色彩的重要性,还需要更好地去欣赏和继承。

[1]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王文娟.《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