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生活气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让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生活气息

张正菊

襄阳市长虹路小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充满生活气息,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创建一个既能够连接学生的生活,又能够把学生的生活提高到科学高度的通道,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  生活

日前,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突出实践育人。作为一门充分彰显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更是被新课标官宣,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这就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担当。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充满生活气息,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创建一个既能够连接学生的生活,又能够把学生的生活提高到科学高度的通道,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成长。

一、校园生活,筑牢实践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要以学生日常能接触到的内容和问题作为选取活动主题的标准,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联系,缩小课程与学生的距离。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要让学生在活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例如,在开展《商品交易会》的综合实践时,教师注重了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让学生把家中的玩具或喜爱的图书标上价格,设计好介绍词,扮演推销员向同学们进行推销。每个学生家中都有玩具与图书,而且还能通过这个活动与同学互换,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和图书。学生当然就比较兴奋,参与活动的热情就异常高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既学会了说明文稿的撰写,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就是要把静态的、书本上的内容要变成学生的活动。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新知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让他们的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例如,在《校园法庭》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模拟法庭场景角色扮演,通过提前对校园违纪现象进行调查取证、庭上辩论、宣判等环节,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多元感受,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二、立足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

新课标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所以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拘泥于学校,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和社会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生活即教育。家庭生活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实践场所。我们要引导学生,以家庭生活自理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学增知,以劳辅德,引导学生做一个会自理、能自立的人。这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独立的首要条件,必须从小实践锻炼。

根据家庭生活实践活动的特点,可以立足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等主题,与学生家长签约,要求学生多多参与家务劳动,如洗脸梳头、扫地洗碗,养花种草等,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品味成长的快乐。如在《一日三餐好营养》综合实践中,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家人一日三餐的饮食情况;然后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一日三餐有营养的标准,以及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最后能亲自学着为家人做1-2个有营养的菜肴或主食。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健康的饮食文化,而且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劳动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家庭生活实践不仅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必备的自理能力,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超市购物》一课时,通过让学生体验走进超市,愉快购物的过程,去了解一些社会规则,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并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学生在亲身参与购物、付款的过程中,兴奋地体验了一次当家做主的快乐,也更真切地形成了合理消费与理财的意识,同时还渗透了学生培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这样,让学生自己亲身去生活中体验,比课文中的讲述要更有说服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三、关注社会生活,拓宽实践资源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改变了很多,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本质--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学生只有到社会上去,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才会具备主宰自我的能力,才能真正关心社会,并服务于社会。这样他才能拥有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够走向未来,创造未来。

社会生活有更大的情境,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就是要引导他们参与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模拟。这个模拟应将学生放于一个更广阔的舞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校外参观,参与劳动、采访,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接触;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状况及发展前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有的走进社区,或为社区打扫卫生、或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等;有的走上街头,参与各种例如环保、法制、交通等公益活动宣传;还有的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给予那些特殊孩子鼓励和实实在在的辅导、帮助等。学生在这些具体的志愿者体验活动中,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也强化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其次,除了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还可以通过参观、调查、观察实验等形式参与社会岗位体验。例如,学生可以走进图书馆,做一天图书管理员,去感受图书管理的工作流程;可以走进工厂,去尝试实实在在地做做产品,了解产品生产的细节;还可以走进各种职能部门,去感受工作性质及方法,以及工作协调的技巧等等。这些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岗位,提前做好个人职业规划。这也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一课。

通过这些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

有人说,如果学校是一池清水,那么生活就是汪洋大海。更加广阔、绚烂多姿的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不竭之源。我们要让综合实践活动面向生活,回归于生活,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学生在这片动态、多维的天地间,在充满生活气息的综合实践体验中健康成长,收获更多精彩,美好未来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陈秋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2):82-84

【2】贾艳秋.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中国民族教育2011(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