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

黄虹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福建省 漳州市 363107

摘要: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其第二性征和以迅速发展,性意识也逐渐成熟,身高体重迅猛增加,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分化严重,相互吸引力逐渐增强,情感强度也不断提升,两极性突出。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将中学时代定义为心理危机高发期或狂风暴雨期或犯罪高峰期等。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过激杀人等事件频发,更是为中学教育者敲醒了警钟。为此,本文围绕着中学的心理危机展开深入研究,探讨了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特征,并针对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危机;现状;

近几年,关于中学校园公共危机行为的事件多次见诸报端,中学生自杀时有发生,过激杀人也多有出现,逃学与离家出走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中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日益彰显。而这种心理危机是否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对于中学生的未来成长起到重大影响,也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心理危机的概念

关于心理危机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未形成共识。不同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供了不同的概念界定。但整体而言,专家学者均认同心理危机是“个体在目标受挫或生活、事业、情感遇阻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状态”,多表现为个人心理规则的解体和行为的混乱。这一概念中,重点在于个人在面对现状无法改变时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受挫感,表现为认知解体与行为混乱。其中的危机指的是,个体在面临困难或困境时无法通过个人行为或主观努力改变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个体丧失了对生活的控制权与自主权。

按照相关定义,可以将心理危机界定为:在特定的情形下出现的心理状态失衡,或心理矛盾冲突,或精神崩溃失常以及因此引发的各种心理障碍。常常为个体带来了痛苦的体验,出现个体思想与行为的混乱。

心理危机的特征

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心理危机,它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点以后才能精准施策和科学防治。

(一)心理危机后果具有模糊性

从心理危机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它带来后果的不确定性的特征,也即后果模糊性。这是因为心理危机一旦发生对于个体来讲是有害的,对个体的身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由于不同个体在应对危机时采取的态度有所不同,因此危机带来的后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除此以外,心理危机有危险的部分也有机会的部分,不同客体的看法不同,对危机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个体将危机当作个人成长的重要契机,在应对危机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心理危机症状具有复杂性

同其他类的公共危机比较而言,中学生的心理危机存在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旦发生,会对中学生的多个方面造成重大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中学生的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支持状况以及个人的身心发展特质等,都会对心理危机表现出的症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心理危机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

心理危机表现的复杂性和内在影响要素的复杂性,也就使得在应对心理危机时,其手段众多、方式多样。而不同的手段与方式所注重的效果不同,例如有得关注短期治疗效果,而有的注重长期防治。这就决定了在危机来临之时,要针对不同的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四)心理危机过程具有变动性

心理危机发生发展过程中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始终存在,而这种情绪的存在又会为内在身心特点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一般而言,当个体位于适度的焦虑或紧张水平中,个体的行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从而做出积极的反应。而在进行心理危机管理时,由于情绪水平难以有效把握,而且还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摇摆振荡,也就造成了行为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对策

近些年来,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中学生校园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充斥着各种不稳定因素,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心理,心理危机时有发生。为此,需要在了解危机干预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有效地解决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

(一)什么是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它用来指代的是在心理危机状态下干预主体采取特定的行为或措施帮助个体战胜危机,以达到重新适应生活、恢复生活状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减少对自生或他人的伤害。二是迅速帮助个体恢复心理平衡。

(二)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建议

近些年来,校园心理危机事件频发,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长等方面的责任。为此,本文分别从学生个体、学校和家庭层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学生层面

(1)树立正确的心理危机意识

对于中学生而言,其第二性征和以迅速发展,性意识也逐渐成熟,身高体重迅猛增加,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分化严重,相互吸引力逐渐增强,情感强度也不断提升,两极性突出,上述身心发展的特点就决定了中学生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危机。为此就需要他们有意识地树立相应的应对意识,了解个人的不足之处,在受到挫折时要学会行为自控,减少过激行为发生的可能。还要与他人和谐共处,掌握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技巧,在遇到问题时懂得与他人协调处理;注重个人身心调节,形成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

(2)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而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发展期。在此期间,中学生面临复杂的社会关系变化,开始对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看法,但由于他们的个人社会经验不足,在分辨是非善恶时往往会做出错误判断,因此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中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是非观。

2、学校层面

一是,加强心理教育,将相关教育活动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据相关研究指出,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但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相关教育活动多流于形式。二是,将心理健康作为常态课程开设。虽然有些学校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等,但由于相关教育活动零零散散、缺乏体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会被其他学科教育挤压,造成教学时长不足。与此同时,心理咨询室也未能被充分利用起来。为此,需要将心理健康当作一种同文化教育相当的课程予以常态化设置,严格按照相关的教学大纲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3、家庭层面

首先,要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得好的教育环境,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激励。其次,家长还要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例如在此期间,孩子的独立意识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时家长就应当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在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还应当鼓励孩子做出自主选择,尊重他们的选择。最后,当孩子遭遇挫折以后,家长还要给予相应的精神支持,同孩子保持密切沟通,引导孩子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应对心理危机习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当前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亮起了红灯。为此,应当充分发挥各个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帮助中学生克服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危机,促进中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开斌.中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2):12.

[2]谭海燕.中学生心理危机源的调查与分析[J].校园心理,2013,11(04):235-236.

[3]王甦.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危机分析与干预[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01):85-86.

[4]丁玉友.当代中学生心理危机分析[J].教师,2012(01):27.

作者简介:黄虹(1990.6-)女,汉族,福建省邵武市,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研究方向: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学生情绪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