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到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从生活到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黄丽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江苏吴江215225

【摘要】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能让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章详细地讨论与叙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施价值,分析运用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方针攻略,通过个人实际体察验证进行学习,增加直接的熟练值与经验,培养学生的新型创造精神、理论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关键词】生活到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双减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教学呈现学习时空开放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内容呈现情境化和活动体会多样化等特点,而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却面临教学内容选材不当、评价缺乏生活化、教学方法僵化、教学实际开展不足等困境。综合实践老师只有制定多维度的教育学习目标,充实生活化教育学习的资源,运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构述综合的教育学习评论价值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走出困境。本文用论文阐述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固化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部分长期坚守在一线的非专业的教师而言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新课标背景下,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大致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思维固化、生活化认识不足、应用意识不强等。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诸多条件因素的限制,教师对相关教学理念的认识存在滞后无效等困境。此外,以我校为例,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每班的综合实践教师通常由本班的语文教师兼任。这就使得教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重点缺乏有效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二)忽视主体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积极突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作为主体的效用。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能被有效激发出来,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得到最大化的拓展,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才可能被有效挖掘。然而,当前的综研课堂依然是填鸭式的、一言堂式的、形式主义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一味地为了追赶进度、完成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长期压制,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无情浇灭。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令人痛心的,也是令人堪忧的。因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小了说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往大了说则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发展。

(三)选材不当

上述文字中提到的综合实践课程往往是由非专业的其他任课教师兼任,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选材不当。这部分教师往往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随意地上了一节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他们对教材的把握、素材的选取和解读缺乏有效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如何有效地选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成了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程由生活走向生活化的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代要求人才具备优秀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需要从小抓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工作。一是要确保授课教师专业对口,二是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其学科素养和业务水平。在“从生活到生活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应针对该专题积极开展系列研讨会,以便任课教师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二)学生由生活走向生活化的主体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优化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主动尝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结合生活化内容,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材,有目的地选择相关内容,并将相关的生活场景恰如其分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讲授与家庭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适时地将“家务劳动这一主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琐碎,父母的不易,从而自然过渡家庭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使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例如:在教授认真做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制定“培养学生细心谨慎的习惯”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联系本班学生中一些做事马虎、态度不认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在讨论、反思中深刻认识到不认真的害处,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与此同时,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在上课伊始时向学生灌输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或概念。然而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往往又是很难接受的,于是很快便失去了学的兴趣。因此,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应重视对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将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教材由生活走向生活化的基石

采用生活化教学是借助生活化事件促进教学,其目的在于使教学的内容更契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为本,把握教材编写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素材,使所选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首先,在情境引入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环境。其次,学生的认知尚处于发展阶段,且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抽象度较高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选择素材,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学生理解和懂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最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思维跳跃性较大,容易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在选择素材时,应以教材为导向,所选材料应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诸多想法,同课程教学内容、主题产生较大的偏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实践由生活走向生活化的突破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综合实践课程从生活中来,最终也必然回归到生活

中去。因此,教师验证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就是体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完成授课后,教师应适时布置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完成,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学以致用,深刻感受。例如:在“我是独特的”一课中,教学主题是寻找自己的特点,明晰自己虽然和其他人在一起,但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在这一主题下,教师可有目的地组织“夸夸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欣赏自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自我认同感。以实践为纲的教学既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很好地实现了对教学效果的验证,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运用能使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以课程为重,以学生为主,以教材为本,以实践为纲,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