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

张法柳

江西省上饶中学334000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目标中无一不体现着公民素养,而公民素养也被列为高中学生成长的基本素质发展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推进过程中,高中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公民意识教育已经成为贯穿于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精心设计的全程教育体系,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及国家公民素养教育由来已久。在德国新教育运动中明确提出公民教育理论,其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公民意识教育”和“劳作教育”,主张将“劳作教育”纳入“公民意识教育”之中,以培育忠于国家的“有用的公民”。美国公民意识教育从早期的公民政治素养教育演进成今天社会成员需要拥有的道德品质、知识体系和社会技能的更为全面的公民素养教育。今天,公民素养教育已经形成美国的国家意志,在国家的法律层面上予以规定与保护。

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有自身的运行方式,也取得了成效。但是,今天我国仍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还没有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提高公民素养的教育机制与教育进程。培养公民意识、塑造公民品行、提升公民修养,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优势,探索性地开发公民素养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并将此活动与政治学科建设相结合,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标、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是现代和谐社会及健康人性的体现,更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有助于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终极目标——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和造就完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1.研究目标

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开展政治教学,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图片、音频、视频、电子书库等),探索公民意识教育与政治学科建设之间的联系,加强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丰富政治课教学模式,加强政治学科建设,打造高效政治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起高中生学生公民教育内容体系、综合评价指标制度、形成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方法;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辐射和全校参与,从而使学生的公民素养提升同社会发展相融合、与时代进步相协调。

2.基本内容

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优势,立足高中政治课教育实践,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学生谈话、社会调查等方式分析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公民素养教育的现状,探索公民教育与政治学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的缺失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探索并构建适应新德育工作要求、符合中学生成长规律的学校公民素养教育途径及教育模式;从政治学科角度探索和实践,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对政治课教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推广。

3.重点难点

    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一要着重坚持育德为先,智育为要,健体为基,美育为纲,劳育为目,育人为本、核心价值观为引擎的实施原则,坚持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开发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将提升公民的知识素养、权利素养、责任素养、参与素养、守法素养和道德素养为系统目标落到实处。二要着重提升公民素养,即公民的品质和道德,素质和修养,尤其要提升公民的道德情操、文化底蕴、奉献精神、法治观念和公德意识,即民主知识、尊重包容、温和理性、服从素养、自治自制、参与公事。三要着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的公民素养教育规划中,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打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创新公民素养教育模式。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推广应用与实施途径

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丰富政治教学模式、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构建第二思政课堂,扎实推进公民素养教育。

1.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此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研究技术路线:以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以公民意识教育生活化、活动化为理论支撑,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德育、公民意识教育和新高考理念;以校园网和智慧课堂为教学资源平台,以信息技术和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有效整合为契机,以应用研究为主,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系列活动;积极探寻高中德育教学与思政课教学有机整合,探寻信息化教学技术下的第二政治课堂,构建思政课德育新模式。

2.推广应用与实施途径

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一是推动公民意识教育生活化,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里,切实开展生活化的素养教育,将公民意识教育融于生活之中;二是推动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化,重视学生的活动参与、活动互动与活动体验,有效促进高中生公民素养的提升,进而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构建第二政治课堂。其推广途径主要是构建德育课程建设的两条主线,一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品德和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以现代公民素养为目标的现代公民教育。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校园各种文化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风尚和规范的行为准则,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并成为既有民族传统美德又有现代公民素养的合格公民。

四、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本质要求,是深入研究教材内在价值实现和把握教学过程动态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关注课堂中生命成长的现实需要,既有利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真正实施,有利于政治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公德修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建设美好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励学生做一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这既是顺应新高考评价体系的题中之义,也是一项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务实研究。

【本文系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信息化教学技术下公民意识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合研究”(课题编号:SRZZ2021-8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