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介入与“趣”印染活动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工具介入与“趣”印染活动的实践研究

孙亚伟

萧山区瓜沥镇幼儿园 311241

【摘要】

本研究立足在宣纸印染的基础上,开展有趣的印染游戏活动。通过工具介入,探究印染工具,印染方法与趣味化活动开展之间的联系。以工具介入的趣寻、趣存、趣用、趣亮入手,激发幼儿想象,体验巧寻巧学,巧思巧用的快乐。

【关键词】 工具介入、趣

一、研究源起

1.印染活动与幼儿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指南》中对健康领域中针对手的动作发展有明确的指出: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而艺术领域则在对艺术活动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两方面有明确的指示。印染活动是美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印染活动是集空间想象、创造和表现的一种活动,是需要拥有一双巧手的实践美术活动。

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着前进,是知识的源泉。而幼儿期是孩子一生能力的奠定期。由此可见,印染活动在幼儿园中开展是一种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活动,也是值的我们去探究、深化的幼儿美术活动。

2.突破需求解决困惑问题

(1)教与不教之间“尺度”的问题。

(2)变与不变之间“怎趣”的问题。

3.偶发事件,找到可觅路径

如果说,孩子是开启你心智的使者,我一定会肯定的告诉你:是的。在一次餐后活动里,看到禹禹把手帕缠绕的在花型积木上时是那么的专注。让我有了想法:让印染活动与游戏、玩具、积木联系在一起。利用我们身边的这些小工具,来开展趣味游戏化的印染美术活动,一定是一种可行、可操作的方法。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解读

工具介入:本研究“以工具介入为载体”中“工具”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看到,碰到的一些常见物,如瓶盖、积木等物品。

“工具介入”指在活动中,利用这些常见的小物件作为媒体工具,帮助我们开展的印染活动。

“趣”指有趣、幼儿感兴趣。

(二)幼儿印染游戏活动的价值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喜欢的活动。游戏又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活动,没有强制性,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按照自己的体力和能力选择进行的,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印染游戏是寓色彩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自主活动。

(三)研究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中幼儿所闻所见,开发、找寻适合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究工具与幼儿“趣”印染之间的联系与作用。

2.结合“趣”的游戏式活动,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性、积极性,提高幼儿手灵活协调性及动手操作性。

3.优化教师在印染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形成更科学有效的指导举措,激发幼儿在印染活动中的表现与创作意识。

(四)研究内容

1.筛选适合幼儿操作的印染小工具,探寻工具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创新性和多样性。2. 探寻各种小工具的趣味化印染方法和教师的指导策略。

3.探寻小工具与幼儿印染作品创作之间的联系与深化。

(五)研究原则

印染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安全性、适应性、差异性、赞赏性四大原则。让孩子们的每一种行为,每一个想法,每一份成功,都得到认可与肯定。

三、操作策略

小工具的介入使我们的印染活动开展变得丰富多彩,具体表现为:趣寻、趣存、趣用、趣亮的四趣。

(一)趣寻指找找、玩玩、评评。

找找我们身边的物品,一颗纽扣,妈妈包中的钥匙这些都是孩子眼中的宝贝,我们的印染小工具。但在实际操作中,于是玩一玩、试一试成为“工具”取舍的条件。其次,通过有目的的想象式的猜测和实际摆弄,让孩子们对小工具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如针筒,孩子们知道针筒的推栓不能拉出来等等。最后是师生共论活动,谈话式的讲评活动,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寻找和利用的小工具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工具?你认为它能怎样使用?这一问题的抛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性和合理性,从而能用更科学、合理的态度来选用小工具。

(二)趣存

在小工具的摆放、存储问题上,注重其一个“趣“字。有兴趣的及时调整、添加,不喜欢的则做到及时减撤。在存放整理过程中,遵循分、并、增、减四种方式来处理,让工具存放完全为活动提供有力条件。

(三) 趣用

小工具的添入,为我们活动开展,提供了便利,在操作实践中,我们注重放、圈、赞、享四个环节的深入。

  1. 放。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创作快乐。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幼儿积极性的激发,来驱动创作与想象。从情景导入到环节设计的有趣,到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也从幼儿的表现中,了解活动方法对幼儿的适宜度,从而调节教学活动的深度。

2. 圈。指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学支持或专门的活动。在小工具介入的印染活动中,虽然有工具作为媒介,但在整个活动中,还是少不了技能的支持。教师的指导在整个活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结合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来完成技能的传授。

3.赞。指肯定和鼓励,是动力的源泉。在工具介入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是因人而异的,在尊重幼儿差异性的同时,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让幼儿在教师的激励中,去进一步的创造想象,体验成功。

4.享。指有效的智慧分享,促使能力的提高

在活动中,小工具的介入是活动开展的工具,也是幼儿能力发展的媒介。在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合作性的形成及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都很显现。

(四)趣亮

孩子们的每一次参与,每一幅幅作品,都是创造的奇迹。亮亮我的作品,不仅是欣赏作品带来的美感,同时也是感受小工具所创设作品印染方法大展示,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比较中感受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能更好的使用好小工具。在活动中,我们会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开发,说说、剪剪、缝缝、贴贴。是我们常走的四步子。我会根据现有的作品展开想象,进行想象式的创编故事;会动手剪一剪,给娃娃缝裙子,会用花布来装扮我们的环境,让印染作品的充分再应用,装扮着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四、研究成效

(一)取名之趣 ,快乐无限

在趣印染活动中,孩子们在一次次的体验过程中,验证作品后,对自己更有信心;在经历印染初期的茫然到后期的胸有成竹,这都归功于工具的运用。每一次活动,给孩子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其中给作品取名成了最爱。如玫瑰折法:这是孩子们用大拇指与食指捏住布的中心点后,扭转提手多次后的发现。后其,孩子们还想出“小金鱼”、“毛毛虫”折法等等。

(二)巧寻巧学 ,巧思巧用

1.日渐成型的趣味化印染活动新抓手

通过一时间切实可行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有了以下一些成效。现归纳罗列如下:

(1)工具分:上色工具、操作工具和辅助工具三种。其中上色工具为:滴管、针筒等。操作工具为:皮筋、剪刀等;辅助工具为棒形物(小棒、吸管)、球形物(乒乓球、弹珠)和不规则物(如石头,钥匙)等。

(2)方法有:有格子花印染、点段式印染、螺旋花印染、十字花印染、环状纹印染、水波纹印染和斜条纹印染。

(3)折法有:“玫瑰”、“小金鱼”、“毛毛虫”、“豆腐干”和“一把抓”多种折法。

2.更加清晰的认识传统与创意之间的把握

工具介入的趣味化印染游戏活动,我们深深感受到活动的开展对幼儿能力提升的作用。一次次的操作活动,使孩子们的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一次次的体验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快乐,也有失败的烦恼。在探究中,我们得到启示,认识到正确把握这个“度”的重要,分析传统与创意之间的联系。

五、思考

小工具在操作过程中,同样的方法也会带来的不一样的作品效果,如何让活动效果更接近幼儿心中的目标,更好激发幼儿的自主创作意识?

其次是如何让幼儿在安全状态下,创作蜡染作品,使我们的作品呈现不同的风格。

六、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第4次印刷

《手工染》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5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

《手工制作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4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