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道“精行俭德”的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浅析 茶道“精行俭德”的思想

王仁森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创造下了不朽的贡献。而“茶”,作为中国带给世界的第五大贡献,由中国走向了世界。茶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礼仪文明、儒道思想、茶人精神......也由中国走向了世界。

茶者,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鲁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是齐鲁茶文化第一人。他的“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流传至今仍是我们做人的美德。

鲁周公对茶叶很是推崇,他有一本著作名叫《周礼》,其中这样写道:“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泡茶的人的官爵以及泡茶的人数。让我们感受到了泡茶的仪式感。“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鲁周公对待茶的重视程度。在鲁周公看来,茶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还是国丧上的祭品。

茶有很多的名字:嫩芽制成的称为茗,老叶、粗茶叫做荈”,而“荼”,为苦茶也,可见,鲁周公并未追求上等香茗,而是以“苦荼”乐之。茶文化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兴起。相传武王伐纣,一夜之战大获全胜,满朝文武百官皆大欢喜,欲杀鸡宰羊喝酒庆祝胜利。鲁周公提议:改酒席为茶席,行“轻逸乐”、“好俭朴”之风,这就是最开始的茶德的提出。他用“精行俭德”思想,辅佐了周武王、周成王。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离不开他的思想奠基。可以说他的“茶道”思想,把中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推向了巅峰。唐朝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者,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即为茶德。精行俭德,我们可以理解为“精以修行,俭以养德”。

茶、咖啡、可可,他们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三者相比,咖啡因令人上瘾,可可的香气、入口的丝滑令人着迷,而茶,给人的感觉苦涩有余香气不足。然而,真正懂茶的人却知道,茶是精致又朴素的。在工艺上,制茶过程茶精益求精,从采摘、晾青、杀青,再到塑型、焙火,每一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杀青不好会刺激胃肠,焙火不好会影响口感,塑型不好会影响美观......与简朴淡雅的滋味比起来制作工艺的精到了极致。这就是制茶之“精”。

鲁周公重视泡茶的仪式感,此后的文人雅士同样都注重品茶的“精致”。琴棋书画诗酒茶花,是古代文人“八雅”,而在品茶之时,更是要焚香、挂画、插花、营造了雅致的氛围后再开始品茶。在品茶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茶艺礼仪。古代人们用“君子九容”约束自己,从坐立行走到面部表情都细致清晰的提出了要求。九个方面的要求应用到习茶过程中,不仅如此,先客后主、公平分杯、奉茶行礼等等礼节,都让我们看到了对品茶人的行为要求之“精”。

品茶过程也有讲究: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头道水为醒茶水,很多人也叫它洗茶水。这道茶,可以闻香,可以温杯,但不可以给客人喝,原因众说不一,依己之见,这个说法是针对部分茶而言的,不可一概而论。这句话的出处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古代的运输、存储都没有现代工艺卫生,头道水不喝为了除尘等原因。而今天用于中国功夫茶中,头道水快进快出,已经不再是为了除尘,而是起到温润茶叶的作用,茶叶包揉紧结,外面的的茶叶接触开水,内质很快析出,而里面的茶叶还处于干燥的状态,这样冲泡出来的第一道茶、味道清浅似水,为此我们称为头道水。热气熏蒸茶叶,茶叶慢慢舒展,这时候,冲第二道,茶的内质充分析出,工艺香最佳,茶香四溢,第三道茶在第二道的基础上,内质继续析出,本质香更为明显。每一道茶,都会呈现不同的汤感。这三道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茶人们经验所得。品质好的茶继续冲泡,你还会品到茶树木本的香气来。由此,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品茶之“精”。

在一重又一重精益求精的另一面,我们会发现,茶,从未因此而骄傲,依然保持着朴素的本性。茶人的行为是极其节俭又朴素的。一壶茶,越品越清明,越品越透彻,越品越淡雅,越品越朴素。爱茶之人也会格外珍惜茶。前面我们说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其实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后面还有五道六道也不差,七道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还可再回味。这是明朝、清朝以后,人们开始冲泡茶叶,茶人的品茶境界,体现了节俭朴素的美德。这也是鲁周公所说的“轻逸乐”、“好俭朴”吧。

我们再来用茶文化对比酒文化。酒,是浓烈的、刺激的。闻到酒香,馋虫都能勾出来,不醉不归,好不热烈,诗云“沉醉不知归路”。可见,酒会让人贪杯,让人的欲望膨胀甚至不能自控,这便是淫欲,好酒配好肉,这便是奢侈。而茶,相比之下就安静的多、朴素的多。茶,天涵之、地养之、人育之,是天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好茶,是得天时地利人和,数量少,弥足珍贵,再上等的茶,也不会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魅力,她的惊艳需要漫漫地品,越好的茶越会让你一道一道冲下去,去探索她、记住她、回味她。你会细细品味每一道茶的层次感,直到尾韵点点、微汗涔涔。有诗云: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可见一壶清茶就会让人越品越清明,越喝越通透,除却世俗烦躁,心思明朗、头脑清醒。至简至真至纯至淡。茶,极俭之物拥有极俭之德。

陆羽在《茶经》里面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精行俭德之人!当今的社会,发展节奏很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在变大、社会开始浮躁。但仍有这样的一群拥有茶德的人。他们是社会各个岗位的中流砥柱,扎根于基层工作中,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无怨无悔。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高额的薪水,没有光鲜的职务,在极其简朴的生活中工作到了极致,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有一个台阶,为社会创造了一笔又一笔财富。停下脚步,忽然发现人已过中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终于成为了业界精英。他们中有老师、有民警,有工人,也有一群群苦读的莘莘学子。

坐下来,拿一个最普通透明玻璃杯,撒一把茶叶进去,有心感受“人生如茶”。开水一冲。你会看到茶叶争相浮起,浮起来的还是那丑丑的干茶的模样。再用力一冲,很多茶叶经不起水流的冲击沉到杯底又努力的浮上来。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待茶叶在水中缱绻舒展,展露出他在茶树上的容貌,你才发现,他们已经沉在了杯底。此时,细品这一杯茶,淡淡的香,淡淡的苦,别着急咽下,含在口中慢慢咽下。也别着急喝第二口,感受口腔,忽然发现喉咙处漫上一丝丝甜味,这是回甘。多像我们的人生:几经打拼,有成功亦有失败;有起有落,有苦有甜。多像我们刚刚品尝的那道茶——沉淀下来才最美,苦尽之后再甘来。

品茶品唯品生活,茶之道,乃至精至俭之道。愿我们工作中精益求精,不畏沉浮;生活中,俭朴修行,享受起落。在不断的精行俭德约束下,我们修身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