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融入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探究

/ 2

儿童剧融入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探究

唐嘉豪 2. 许栋业 3. 周颖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610000

该剧是用舞剧的形式讲小红军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红军的英雄故事,一直是我们的精神旗帜。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底,由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到陕西、四川两省交界处建立的一块苏维埃红色区域。被毛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本剧着重表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根据地青少年投身革命斗争,觉醒、觉悟、成长的人生经历。这些大巴山下普普通通的农民孩子加入童子团、少先队和他们的亲人在党的教育下,浸润理想,意志坚定,甘洒热血,前仆后继走向胜利的故事,就是被红军精神感召和感动的故事!“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不知道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有多少小红军血染战衣、抛尸青山,有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中九死一生后成长起来的红军战士、将帅都成为了新中国的栋梁之材……巍巍青山作证,悠悠江河感怀!红军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已成为中华文明史中最为璀璨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红军、苦娃、小军号。

1. 剧本的情节主线

上世纪初至二十年代末,四川军阀之间争权逐利纷争不断,抓丁抢粮民不聊生。父亲被抓壮丁死于逃跑路上。母亲带着苦娃艰难度日。一天,一支他们重未见过的队伍走进大巴山区,他们露宿街头秋毫无犯,布衣草鞋和蔼可亲。他们斗地主,分田地,施政教,化民心,反围剿,打白匪。老百姓知道了原来在中国还有一支专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队伍。在红军的宣传教育下,川陕根据地的老百姓积极参与苏维埃政府的建设,妇女参加妇女独立团,男人参加赤卫队,孩子们参加童子团。苦娃被童子团的新生活吸引,在红军哥哥的引导下加入了童子团。从此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在童子团中逐渐成长,跟着红军哥哥(童子团长)学识字、学吹号、学操练、他们热情高涨,写标语,搞宣传,站岗放哨查路条,空山战役开始后,为了打破四川军阀对根据地的围剿,童子团也参加了战斗,他们传递情报、送水送饭、救护伤员、运送弹药,战斗紧张激烈,苦丫在用小军号引开敌人的过程中中枪牺牲。苦娃和几个童子团员在送饭下山途中遇到白軍追捕,他们躲进丛林深处,为不让白軍抓住,他们不敢点火取暖,天降大雪使又冷又饿的孩子们冻死在黎明前……雪是白的,覆盖在牺牲的孩子身上分明变成了红色,衬托着满山红叶红得那么耀眼!红得那么卓然!

红军反围剿胜利了,白軍撤退了。为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要渡过嘉陵江与中央红军会合。红军的集结号吹响了,童子团的孩子们在战斗中成长了起来,在童子团长的带领下参加了红军,穿上了军装拿起了枪。母亲掩埋了苦娃的尸骨,带着家乡的泥土,也参加了妇女独立团,跟着队伍北上,北上……。

2.主题思想与艺术风格

本剧以川陕苏区的革命斗争情况为背景,用一个家庭人物的命运变化来反映那个时期的时代风云变化,采取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的艺术手法来描述主人公由一个穷苦娃成长为革命战士的牺牲过程。以此来纪念为新中国建立流血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以此来讴歌红军的伟大功绩,以此来振奋我们迈向中华崛起的新长征的时代精神!

艺术风格以四川大巴山区浓郁地域特色的风情风物风貌为特点,以质朴又新穎、简练又丰满的表达方式演绎革命人生,理想情怀。舞蹈设计形式多样,手法不拘一格,艺术表现丰富多彩,以画面感、流动感、交错感凸显剧情的起伏跌宕,用贴切的舞蹈语汇讲出真实的故事。情感雅俗共赏、离聚苦痛悲欢。以舞蹈诗化的写意、唯美的意境实现审美享受,情感冲击和视听震撼。

3.艺术形象的处理原则

遵循舞剧创作中动态美学、结构力学、情感心理学的原理。以舞蹈优美传神的象征性、虚拟性、流动性、寓意性,创造艺术形象的独特性,典型性;充分表达本剧的政治文化内涵、人物的精神品格风貌。创编过程中要把握住故事情节的转承和衔接,舞蹈语汇的构思与创新,艺术审美的多样和统一。用贴近生活的合理性演绎艺术的真实性。

4.关于表演的设计原则

本剧是以儿童舞剧的形式来表达呈现剧情和主题。所以该剧本不同于话剧剧本有台词和吟诵,戏剧剧本有唱段和对白。本剧的重点和特色是根据故事线索设计出群舞、场景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领舞等舞段,以演员的肢体语言与音乐相配合来完成故事情节演绎,矛盾冲突变化,人物性格塑造。所以本剧导演和编舞的作用将十分重要。创编中不能为舞而舞,力求从人物出发而不是从脸谱出发,从生活出发而不是程式出发,从情感出发而不是从技巧出发,远离标签化和庸俗化,根据每个演员的特点,来完成角色扮演。

5.音乐设计原则

(1)乐队编制与制作:

采用管弦乐队、民族器乐、混声合唱、童声合唱、特色乐器、多媒体电脑音乐多种形式相结合,运用传统管弦乐与民族器乐的对比性、融合性,运用原生态音乐元素与多媒体电脑音乐的非确定性、兼容性,运用川陕革命根据地大巴山地区的山歌、童谣和特色乐器等素材的特色性、民族性,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强化剧情的时代感,突出音乐的戏剧性。

(2)音乐风格与素材:

大巴山民歌的运用:山歌中的“背二哥”,四六句调式中的“薅秧歌”、“妞儿调”等。

特色打击乐的运用:川锣、巴郎鼓、小堂鼓、打杵棒、板子、道筒(竹琴)等。

(3)主题音乐与创作:

全剧围绕“红色主题”和“山歌主题”展开,以小军号为主线,采用主调音乐交响化手法进行创作。以民族调式和大小调式以及特种调式的运用,构成多调式的结合和调性重叠扩展的复合音响,素材丰富而风格统一,音响细腻而旋律丰满。结合剧情,在强调主题的基础上,彰显其作品的戏剧性和张力,并兼具民族性、时代性、现实性和具有浪漫风格的艺术表达。

6.舞美、灯光设计原则

舞美设计用大写意表现大巴山的气壮山河,用小写实交代剧情的逻辑发展,写意与写实结合处彰显美学意义的个性。并且力求大胆创新,在打破传统舞剧舞台的设计惯性上,又适用于舞剧表达的特点。充分利用戏剧舞台空间的处理方式,构建出更加多维的意境,通过导排和流动的舞美处理方式达到与观众审美“化合”后的美感共鸣。

灯光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光源,来分割时区场景,凸显舞台效果,烘托演出氛围。

7.服装设计原则

牢牢抓住戏剧舞蹈服装的“剧感”和 “可舞性”,在写实的时代特征服饰基础上结合夸张、写意的创作手法,刻画剧中服饰,完成剧中人物个性的整体呈现。

设计风格----抓住典型的服装写实结构,让观众清晰剧情体现的年代感。

色彩呈现----把握住准确的基础年代色和人物个性服装色,渐变做旧的表现方式,呈现人物的整体片色和角色的个性色彩。

工艺说明----立体的门襟、兜盖等结构,局部堆皱处理,呈现舞台人物造形的厚重感,彰显剧中人物的时代印迹。

8.创作该剧的价值意义

中央发布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加强重大现实题材和建国题材的立项规划和资源支持,打造体现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红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中华民族冲破艰难险阻奋斗前进的精神火炬。需鼎力继承,宏扬发展。

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明天的发展同样艰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现实意义,深远目的;青少年教育,立国之大策!讲述好故事,传播好情怀,舞出新境界,就是本剧想要传递的精神高度和价值意义!

【作者简介】

1.唐嘉豪,19988月,男,汉族,籍贯:四川营山,学历 本科,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职称:三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学

2.许栋业 ,199312月,男,汉族,籍贯:青海,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中国民族民间舞

3.周颖,19811月,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学历本科,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