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非遗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以E职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非遗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以 E职院为例

郭懿锋 雷元凯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恩施市, 445000


摘要:E职院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学校、政府、企业共享共赢的创业基地,同时以非遗为特色实现了专创融合的文化传承平台,以乡村振兴为特色实现了直播电商的产业学院。



一、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最早来自于生物学,指的是生物基因、生物体本身、所处环境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就像三条螺旋缠绕在一起的DNA,彼此影响才形成最终的生态链。而1990年,美国的罗伊特教授教授、社会学家亨利两人将生物学的概念应有到社会经济学,指出大学是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基因,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和融资环境,大学、企业、政府三者之间也类似三条螺旋缠绕在一起的DNA,彼此影响才形成最终的企业经济发展链。

随着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三螺旋理论下的校、企、政合作模式也在各地蓬勃发展。大学拥有众多的专利、技术、人才和知识,是丰富的知识来源;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推动知识成果产业化;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提供融资环境,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对接与市场化。

E市是一座地级市,地处老少边穷地区。E职院是该地唯一一所本地高校,在培养地方人才、振兴当地经济中承担重要作用。E职院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振兴”两大特色,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探索产业学院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专创融合建设非遗传承平台

E职院立足学校现有专业群资源,利用非遗赋能专业教育,创新实践课程,让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一)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结合专业群建设申报非遗工作室。

学校目前有9个二级学院36个专业群。目前已建设非遗工作室的有旅游管理、经济管理、生物工程、建筑工程四个二级学院。

经济管理的艺术设计专业与烙画等非遗大师工作室深度融合,开发了相关课程,形成了相关教育培训体系,不仅将非遗培训纳入了专业培养方案,而且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荣获了2021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

旅游管理学院将西兰卡普等相关非遗传承内容与旅游管理专业深度对接,让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的过程当中有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且与州内外旅游景区对接,生产了相应的文创产品,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专业培养的深入融合。

生物工程学院更是开拓了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融合林学、茶学专业课程的同时,建设了校内生产基地——恩施职院玉露茶生产基地,建成了前厂后校的生产化教育教学体系。

建筑工程学院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将传统文化的木工技艺与工匠精神植入专业课程,活化了土家吊脚楼传统非遗建筑技艺。

其他二级学院还有更多专业课程可以对接璀璨的非遗文化,比如体育管理对接竹马、板凳拳等传统体育技艺;医学院对接中医药制作技艺;信息工程学院动画专业可以激活皮影戏等传统戏曲等等

(二)共享实验、实训室,化解非遗工作室场地紧张的困境。

前期建设的非遗大师工作室,存在着资金投入大、场所用房紧张等困境。目前大量工作室建设在南区大学生创业基地,基地用房已经满负荷。

新建工作室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可以不新建场地,与实验室、实训室、教研室共建共享,实行一房双牌完成工作室场地的建设。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用房,还可以提高实训实验室的利用率,实现非遗传承与专业实训的深度融合。

(三)健全大师聘用制度,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我校肩负着传承我州非遗文化的使命,非遗传承大师是我州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我校在聘用大师来传授技艺时不可能占用大师过多的时间,也不能在传授传统文化时敷衍塞责。

一是健全大师聘用制度。每个工作室,要聘用一名大师,要求必须是县市及以上的文旅部门授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聘用协议至少签约3年及以上,明确大师每年的培训时间,课时标准等相关的权利义务。

二是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每个工作室,要融合相关专业教育内容,制定出一套非遗文化传承的课程培训体系。尽可能委派青年教师担任课程助教,按照实训课程的教案、教材整理出文本资料。条件成熟的项目可比照精品课程计划,制作视频微课。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非遗大师大多存在年龄偏大,相关文化技艺可能失传的风险,为了传承,应该加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梯队委派青年教师担任助教、工作室负责人,直至申报新的非遗传承大师。力争做到每年有青年教师申报县市级非遗传承人,每三年有青年教师申报州级非遗传承人,每5年有青年教师申报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四是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将非遗工作室建设、非遗助教培养、相关课程培训纳入教师绩效奖励,职称评定。将非遗传承人申报、非遗教研成果纳入教师科研、职称考核。

三、校地共赢构筑乡村振兴产业学院

2021年E职院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校立足农村农业土壤,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学历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同时可以非遗特色基地为载体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

(一)依托学校专业和非遗特色,校地联合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主要平台,推动乡村振兴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培育更多适应本地产业需求,服务恩施州乡村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将进一步整合科研平台力量,发挥产业学院科研优势,推动科研成果在乡村振兴领域的转移转化,创造更多更大社会价值。

(二)整合20大非遗工作室资源,构筑面向市场的产业学院。

为了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结合学校专业师资技术优势,由就业创业工作处牵头、电子商务专业承办“电商直播”产业学院。

一是学校有极其丰富的电商直播的教育资源和实操经验。恩施州目前粉丝最多、经营最好的头部网红是我校毕业生陈宇寒,目前全网粉丝超1千万。还有大量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腰部主播,郑伊函、刘磊、格桑曲珍等,这些师生有非常成功的电商直播经验和宠大的粉丝群体,可以为培训提供宝贵经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也是全国开设时间最早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承办“电商直播”产业学院底蕴深厚。

二是非遗特色是电商直播时代最大的流量密码。目前“电商直播”培训良莠不齐,特别是我州农产品的电商直播缺乏明显的特色与优势。而非遗文化是极其适合网络时代的流量密码,不论是传统曲艺的表现形式,还是手工工艺的制作过程,还是传统文化自带乡愁,都能吸引极大流量关注,成功在电商直播的红海中突围。

三是电商直播可以实对接市场,搭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市场的前店后校模式。我校人文学院学生格桑曲珍,利用课余时间在寝室里直播卖女装,一个晚自习就实现了1.2万元的销售收入。直播销售渠道的搭建,可以让我校的产教融合真正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