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赵丽萍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科目的教学改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语文是一门既基础又分散的科目,据此特点,单元整合性教学越来越被教师所关注。所谓“单元整合”,顾名思义,就是将每课之间的内容相关联,组合成单元,再将每单元的知识点糅合,最后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将分散的知识点贯通,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构建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多年,但反观目前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不难发现许多课堂仍旧是死板的知识传授与机械的课后练习,虽然新的教学观念已经普及,但具体到实施上仍旧有不小的难度。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他们也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快速应用,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不能被耽误的,这就导致现在的有些语文课堂仍旧是老师大量的知识灌输与学生的死记硬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是陈旧教学方法的代表,它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是新课改进程中应该首先进行改革的核心点。

2.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是教学成果的先行官,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先将目标定好,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但目前的教学环境往往造成教师随意设定教学目标,最终使教学流为形式。首先,教学目标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体错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盲目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此展开的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做了许多无效教学,极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其次,教学目标过于笼统。语文的教学究其根本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素养和应试提分。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为学生设定的目标过于笼统,学生无法把握目标的真切性,进一步影响了之后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态度,最终也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

3.教学内容缺乏重点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所谓的语文教学重点就是重点语文知识的教授,这是不正确的,长期强调知识工具化是最有悖于新课改要求的。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上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传输,主要因为他们对于“语文”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对概念性知识点的教学,但事实上这只是表面,语文教学更侧重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完善健全的人格才是语文素养培养的最高目标。教师要摒弃乏味的、单纯的教材知识点的灌输,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

二、单元整合性教学的特点及原则

(一)教学特点

1.整体性

单元整合性教学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单元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师将每个单元之间的关系相互整合连接,最终构成一个整体性的知识链条并将这个链条展开讲授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用整体观念来理解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的步骤,要考虑到整个单元的知识特点。但这里要强调的是,“整体性”是相对的,绝不能因为整体性而忽略单节课的教学内容,单节课的内容是整个单元的基础组成部分,它虽然对于整个单元来说是个体,但对于它下分的结构来说又是一个整体。

2.比较性

当把单节课程整合为单元后,这个单元中的重点与非重点部分的比较性就凸显了出来。教师要注意,整合后的单元也是有侧重点的,通过将单元中的课程相比较,归纳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再总结出重点内容,根据这个重点内容进行授课,更能让学生把握课程的规律,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3.主体性

整合后的单元不像是单节课程,它更需要学生开动自己的思想把内容进行对比和联系,这就充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从整合后的单元的一部分课程进行讲授,让学生自主寻找这个单元的课程规律、剖析课程之间的联系。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地点拨,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主体”地位。单元整合性教学的原则。

(二)整合原则

单元整合性教学,顾名思义,最重要的就是“整合”,其实就是综合性教学。教师大到要把握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小至要把握每个课文的中心思想、表达方式、内容特点等等,以此出发,才能将单元的整体方向、价值内涵充分教授给学生。

1.衔接原则

单元整合性教学的每项原则其实是与特点相呼应的,有比较才有衔接。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每个单元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具有联系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好“承上启下”,不仅要注意每节课之间的连贯与铺垫,也要注意每个单元之间的衔接。

2.主体原则

与主体性的特点相同,单元整合性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主体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在现有的教育环境背景下教师最应该注意的核心点。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而非灌输者,要充分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对学习充满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创新模式,改变现状

要想在单元整合性教学的道路上走得远走的平稳,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目前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内容松散繁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化零为整、化繁为简,将每课的内容整合贯通在一起,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独立的知识点,构建他们脑海中的知识框架。

2.转变方式,提高能力

单元整合性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一人的工作,学生也应该参与其中,学生的参与最主要的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3.单元整合,预习为先

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从古至今,预习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预习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它可以让学生开动大脑自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拓展的知识完全在不可控的范围内。但是当学生开始学会预习后,情况就会大有不同,预习会让学生摆脱思想的桎梏,先在发散的思维中思考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小学的学生正处于对社会和世界好奇的阶段,这时候的学生还没有被社会固有的思想所束缚,他们可以想到许多成人想不到的点,当他们将这些疑问与思考带入课堂后,教师便可以借此展开知识的拓展,这种拓展远比教师的备课要广泛的多。

4.整体教学,把握主题

单元整合性教学其实就是整体性教学,而整体性教学的核心方法就是把握这一单元的主题。主题即核心立意,教材在编写时已经将相贯通的课文放置在同一单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把握住单元的主题,根据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5.内外整合,拓展知识

对于语文这门科目来说,课外的拓展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课外知识的了解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方向,会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所以在单元整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单元内容进行课外拓展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教师要认识到,加大学生的课外知识量对于他们今后在各科中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语

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要把握课本知识的整体性,抛出大的框架让学生自主填充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当然,目前单元整合性教学依旧处于正在探索的阶段,这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下去。

参考文献

[1]杜山.基础单元整合,优化数学教学[J].教研引领,2021(03):41-42.

[2]许美燕.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之策略[J].教学案例,2021(06):65-66.

[3]张蓓.语文主题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浅析[J].文学教育,2020(0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