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个性化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3

高校声乐教学个性化路径研究

鲍捷

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省滁州市, 239000

摘要:“因材施教”的思想来源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由于其学生间的差异化及行业对音乐表演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基于个性化视野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一现状,对于高校声乐个性化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声乐教学;个性化教育;创新教学:实践教学

Research on the inpidualized path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O JIE

School of music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239000

Abstract:The idea of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comes from Confucius, a great educator in China. Due to the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and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music performers in the industry,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ersonalized vi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path of personalized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vocal music teaching; Inpidualized educa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投稿日期:2021-12-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质量工程校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分析研究男高音声部特点及意大利代表作品”(2020jyc093)

作者简介:鲍捷(1993),男,安徽省滁州市,硕士研究生,助教,声乐教学

1 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相对的是“大众化”,“个性化”可简单理解为非一般的、非大众化的特征,即在个体物理条件及内在条件的基础上,外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且其他人不具有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个体的性格、生理特点、爱好特长、自我认识及个体的人际关系情况等。个性化教育普遍应用于各种专业技艺类的培训,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作为一种教育都基础观念具有广阔的应用面。基于个性化教育视野进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具体体现为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内在及外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权衡,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声乐教学,将学生的天赋及个性充分表达,从而有效地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2.1声乐教学目标不明晰

目前很多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目标模糊,就其教学方式上来看,又仅侧重于声乐技巧的讲授,而忽视了声乐教学的价值观引导及情感的抒发,从而造成学生仅练习声乐技巧而实操性特别差,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声乐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往往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为主,死板按照教学大纲千篇一律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

2.3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创新缺乏理论支持

我国高校声乐在教学方法上创新缺乏理论支持,从国外音乐学院照搬的教学方法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特点,但由于本土的教学方法的理论构建的缺失导致其变革缓慢,从而使得高校培养的声乐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国现有的社会需求脱节严重

3 高校声乐个性化发展路径

基于以上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本文认为高校声乐课堂引入个性化教学是高校声乐改革的必由之路。首先变革教育目标,梳理科学化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坚持个性化声乐教学三大原则;同时,需要学校及教师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多元的实践方式。

3.1树立科学化个性化教学目标

首先要明晰声乐课堂教学目标,转变原有的状况,树立起将科学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点:

3.1.1发掘学生个性,根据其内外在条件因材施教。高校教师在课程开课前就需要更深入了解学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特质,如气息、肺活量、发音等,以设置合理的教学歌唱曲目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且有步骤地提升声乐水平。

3.1.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师有针对性地设定好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后,要重视教学的过程管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每个学生因为内外的条件的迥异,同一个曲目可能的接受度可能会有差别,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掌握度差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其薄弱部分加强训练及指导。

3.1.3结合社会需求,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现在社会对专业的音乐人才的要求逐渐趋于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紧密结合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重点培养如音乐教师、音乐艺术表演者、音乐创作者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由于声乐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学,需要声乐教师有侧重地逐步构建起重视个性化及尊重多元化的课堂氛围,具体以下三个措施:

3.2.1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独特的感受力。声乐不同于其他行业,除了勤学苦练外,需要从业者具有对旋律独特的感受力和对美感的个性化感知。因而同一首曲目或许会因为演唱者对其不同领悟度、审美感受度等而不同,这种多元化的表达特征正是音乐行业宝贵的特征,需要高校教师充分理解和鼓励学生突出其个性理解及对歌曲的个性化诠释,甚至是二次创造,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力,鼓励学生打破原有歌曲的束缚,而在唱法及表现形式上进行个性化演绎,以此形成个性化的演唱风格和舞台风格。

3.2.2针对不同的嗓音条件,扬长避短个性化培养。由于每个学生先天的嗓音条件不同,引起发声习惯而造成音色、音高、音色不同,以及演绎个性,甚至穿衣个性不同而造成演唱风格的不同。因此高校声乐教师需要尽早认清每个学生的条件的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发音习惯,并根据其嗓音特点扬长避短,科学提升其演唱的能力。

3.2.3尊重个性化风格,培养独特艺术气质。学生的表演风格及艺术气质是学生在实际歌曲的表演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面貌。而这些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和锻炼,声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自身的艺术特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其演唱技术与个人的内涵很好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鲜明的艺术气质。

3.3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多元的实践方式

最后,需要声乐教学走出课堂,结合学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拓宽视野,博闻强识,学校需要引导和创新课程的考核方式,切合社会需求,最终形成高校声乐教学特色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3.3.1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尝试多种不同的风格。由于音乐本身是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声乐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声乐的基本功后,需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多积累人生经历及演出经验,不断尝试不同的表演风格。或者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去领略祖国的山川,让学生们在在大自然中感悟人生,抒发情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为今后走向艺术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3.3.2不断校园创新艺术实践模式。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要突破课堂的地理范畴,多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并营造个性化的多方面的校园文化,例如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校园音乐会、校园歌唱比赛、各种形式的艺术汇报演出活动,通过这些校园系列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教师可根据演出的特点来给参与活动的学生提出更具体的建议,如舞台服装道具的准备,现场表演的效果,现场互动等,通过创新校园艺术实践模式来提升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演唱能力。

3.3.3创新高校声乐教学考核模式。纵观高校声乐教学中原有的考核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了解仍然是缺乏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忽视了考核的目的,同时,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问题及水平,对下一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也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违背了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针对考核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可以以学生汇报表演的形式来进行考评,可以参考现有的选秀模式,即将专业评审与大众评审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此来提升考核的客观性、科学性与真实性,并且根据考评的反馈加上专业老师的意见,为学生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及学习任务提供依据。

3.3.4重视实践教学,形成学校教学特色。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引导教师不断加强自身教学素质,并在结合学生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对社会需求的认知,明确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规划,有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声乐表演能力。

4 结论

我国近年来为逐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教育部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各高校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并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个性化教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黄芳. 试论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J]. 黑龙江高校研究,2016-06

[2]李欣、马东风. 信息时代音乐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戏剧之家,2019(20):155-159 

[3]靳琪慧. 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J]. 当代音乐,2018(10):16-17

[4]刘颖. PBL教学法在高校声乐专业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 陕西教育(高校),2019(02)

[5]黄恩妮. 多学科融合下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艺术教育,2018(07):54-55

[6]徐淑红. 论核心视域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9(05):92-96

[7]韩极. 浅谈德国声乐教学模式[J].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08)

[8]曹鹏. 议高校现代教学的新模式[J]. 音乐创作, 2017(04):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