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小学生数学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蒋连玉

全州县两河镇广坪小学

摘要:目前,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这一学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差异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整体的教学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部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关注和引导,逐渐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本文就对小学生数学厌学心理现象及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厌学;心理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常常会感到一种无奈,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学生讨厌数学,不光是学困生,优等生也或多或少存在数学厌学心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究其原因有很多种,根源就是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导致厌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寻找原因,多角度分析,找到正确的方法缓解学生的数学厌学心理。在此,笔者谈谈如何有效缓解学生的数学厌学心理的方法。

一、小学生数学厌学的成因

(一)年龄方面

小学生的年龄较低使得小学生心智不成熟,且依赖性强,独立性弱,渴望得到生活周边人们的赞美与认可。不希望教师对人的喜爱以成绩的好坏来作为评价标准。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其人生观、价值观,不适宜的评价甚至是责罚,将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行为不够乖张的学生产生对学习消极的态度,由此而生厌学情绪,严重的更是自暴自弃。

(二)教学方面

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随意性较强,过于书本式、任务式,没有较强的责任心,通常都是打开书本对着所学章节一通大讲特讲,不仅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令学生感到不少迷惑;或是教师采用了不当的批评方式,比如“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个讲了这么多遍还不懂”等等,都会间接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导致学生厌恶老师,并以不听他的课来作为报复。此种模式经久循环下去,不仅无法让学生享受探索知识所带来的喜悦,甚至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学习成绩下滑而带来的各种压力。这亦是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三)性格方面

一是有的学生缺乏耐心,思维运转不够灵活,导致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数学往往是事倍功半。这类学生受性格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下滑,导致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孤立无助,无法与其他同学互动和共鸣,不能获得认可。长久下去,不仅与师生产生隔阂,还将导致其自尊心、自信心倍受打击,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二是有的学生性格孤独内向,不善于沟通。在数学学习中因性格原因遇到问题而又不善于沟通、求助,造成问题久久不能解决,长期下去对知识的困惑越来越多,跟不上学习进度,人越来越忧虑、苦闷,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及信心。三是有的学生是好强争胜型,急于求成,若是能正确的引导这类性格未必不是好事,但是若引导不正确或无法进行引导,往往会造成他们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急躁,长久下去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小学生数学厌学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厌学现象,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思维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对自身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驱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那么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学家认为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本领的传授,重要的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创问题情境:小猴子第一天从树上摘了14个桃子,第二天从树上摘了21个桃子,小猴子两天一共摘了几个桃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给予肯定即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价,不仅是赞赏,也可以适量地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让他们都提起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一次问题回答正确、一次认真听讲、一次作业按时完成等,教师要及时鼓励,让其感到激励的温暖,原来自己也能做到。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请三位学生做一做“背一背”的游戏,其中的一位学生分别尝试背另两名学生,从而使其初步地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然后教师可以拿出不同的物体,如一个苹果、一本书、一盒粉笔,分别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的方式,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如果学生猜不出物品的具体重量,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这些物品的重量关系。多种教学形式并用的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有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学生表现比较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小学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数学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的数学,体会应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在心理更好地接受数学学科,消除厌学心理。例如在学习“小数的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创建生活情境:假如你家想买一个冰箱,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0.8千瓦时,节能冰箱的耗电量是0.5千瓦时,每千瓦时的电费是0.6元,请问买哪种冰箱更划算呢?创建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从而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情景,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活用能力,锻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满足新课标的需求。

(四)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1)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更多的关注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实时的进行口头表扬,鼓励其勇于参与课堂活动,督促其认真完成课堂任务,与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沟通。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的接受及理解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奠定学生的自信心,稳扎稳打的进步,不能过于急功近利。(2)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应当在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实时的讲解,结合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力,对于学生理解效率缓慢的问题,要保持充足的耐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即便有错误也是新的尝试。由此,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3)由于基本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后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积极的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沟通,拉近情感距离,在作业批语中多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更多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进行单独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掌握其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双重影响,在此基础上,询问学生的实时收获,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与学生建立信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整体接受水平和新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的布置作业。(4)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对孩子的管理要松弛有度,既不能过分溺爱,纵容其不良学习习惯,又不能要求过于严苛,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作为家长要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在校学习情况和近期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鼓励式教育和引导。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影响非常大,家长应当多给予其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呵护。在发现问题后,家长要以沟通代替责罚,进而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营造舒适安逸的环境。

三、结语

总之,对小学生数学厌学成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厌学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厌学现状的同时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进芳.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7,19(33):45-46.

[2]王艳花.小学低年级数学"厌学"成因及矫正策略[J].素质教育论坛月刊,2016,22(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