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课程体系立足于教材而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大道至简:课程体系 立足于教材而 建设

牟柳晨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5)

摘要:课程融合的通识教育制式下以大学教育办学自主权思想为指引,探讨了课程标准编制及培养目标定位的授权裕度。简要论述了科层制教育管理体制下课程标准编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指出了教师参与标准制定和教材编写的重要性。浅析了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间存在的内在约束性关系并展望教材内容构成和形态创新。

关键词:办学自主权 课程标准 科层制 约束性关系

一 大学教育拥有办学自主权条件下的课程标准编制

在国家总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将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下放到各高校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英明方略。这一“下放”授予了高等院校在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一定的自主权,“一定”是指仍然还得有遵照、继承和借鉴并且是合理和应该的。去年召开的教育大会以及陈宝生部长的诸多讲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其中提到的“立德树人”、“本科为本”、“四个回归”就是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指导方针吧?教育部新近成立了由111位主任委员组成的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并要求新一届教指委要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好参谋咨询、指导引领、凝聚队伍、监督推动重要作用。在4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成就中,不断的教育理念更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影响是世界性的。各高校围绕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设定事实上离不开教指委各分委会的“指导引领”并通过专业评估和教学评估而实现“监督推动”。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体制具有科层制组织节制的性质:由大批拥有专门知识和权威的专家组织课程标准的编制,最终制定相应课程的指导标准。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上可以确保决策制度的可靠性。当前,传统意义上的科层化课程管理体制仍然制约着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实际运作。马克思·韦伯创立的科层制理论强调持续运作的行政体制需要实行等级制原则并建立合法权威。在科层化的管理体制下,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课程标准是内涵广延的简约称谓,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具体实施规范,取决于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教育部直属“985”、“211”大学与地方部属院校应该有所区别,但最终还是靠学校的办学实力来实际体现。

正如陈宝生部长强调的要写好“奋进之笔”,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这是所有高校应该担纲的。

二 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间存在的内在约束性关系

从传统意义上讲,适用于所有学校的普遍性教材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受限于相对稳定的课程标准。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具有学术和教育两方面的权威性,同时还必须起到帮助学生课外自学的重要作用。教材的编写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关于大学教育与工程应用之间,因宗旨和目标差异而分歧争议可以溯源到很久以前,教育界的主流思想倾向于给与学生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而从实际的学科配置来看,我们常常耳闻“理工科”, “理工”又连称, 这实际也强调了科学与工程、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之间的联系。但是,早些年还是不免出现了大学中的“工程教育科学化”的取向。直到2010年国家出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内高校开始重视工程教育并走上了“产学研”蓬勃发展的道路。

当前,国家已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提升,自国务院印发“双一流”建设方案到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大学本科教育已经被提到“以本为本”的高度而处于变革的风口。以学生多方位获取知识为目标的新工科新课程教改已成为各高校始终不渝的努力方向。

 因为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来实现的,课程是教育思想的反映和人才培养观念的具体体现,而教材又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要着眼点,所以,我们教师倾心投入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是责任所在。


教材的组织方法:其一,逻辑式组织。按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其二,心理式组织。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材组织的出发点,逐步扩大教材的内容范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而较少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其三,折衷式组织。兼顾学科与学生两方面的需要和情况,择采两者之长。在当前以 “强专业铸金课 卓越学术引领一流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学科交叉和课程融合促使各高校加强新工科建设,加强医学教育、农林教育、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

 教育必须要适应今天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

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既然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那么课程标准编制适当的让权裕度是必要的,课程标准制约教材的编写主要体现在内容构成上。近来听陈部长掷地有声地强调今年要重振“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最早出自于《荀子·致士》, “师道尊严”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因此,教育大会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根本上要依靠教师”。教师队伍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好的教师要有‘五术’,也就是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高超的育人水平就体现在这‘五术’上。要鼓励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育人风格。”这或许强调了教师在教指委制定的课程标准指导监督下还是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课程建设团队组建方面,应强化集体决策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意识。基于国家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大政方针,各高校机械类专业配置及取名与专业授位点也有关联,课程门类较多,有老师和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过重,但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以本为本”“给本科生适当加负”的最新思想,本科课程还需要在深度和质量上做文章。那么,在专业课程适度融合的方式下克服课程规划上的诸多困难而考虑有所兼顾。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当前高校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意识,积极而准确理解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掌上时代网络原住民”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在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相信教材内容及形态将有创新性变化。


参考文献

  1. 徐通模. 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走向[J]. 教育发展研究. 2001,1.

  2.  侯长林. 论大学之灵性,教育研究[J],2016.11 . 

  3. 黄福涛.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高等教育[J],2018.1.

作者简介:牟柳晨,男,1965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工学博士,四川大学机械学院高级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