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让思维与语文共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思维导图,让思维与语文共舞

尹威

威海市千山路小学,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占据很重要的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课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朱绍禹先生曾说“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发展思维 思维导图

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占据很重要的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课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朱绍禹先生曾说“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

一、“思维”陷困局

基于现状,我们着手寻求有力抓手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针对现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国家需求

在全国语文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首次出现一种图形的方式辅助学生学习音节和生字。这预示着语文课堂力图改变以往教学中长期思维缺失的状况,需要一些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新方式,思维导图正是其中一种。

  1. 师生需求

教师层面:一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缺少经验,语文教学中缺少训练思维方法;二是脑中思维不可视,老师对学生思考程度和进度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层面:一是习惯于机械识记、背诵,懒于动脑、不会思考;二是把握不住学习规律,分层逐渐拉大,并难以逆转;三是被动学习,缺乏学习内动力。

综合多方面考虑,经过探索实践,我们决定将思维导图作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和路径引入课堂。

二、思维有“魔”方

思维导图,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思维的地图。它被称为“大脑万用刀”,不仅仅是思维工具,更是一种改变学习方式的利器。那么,思维导图为什么能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呢?经过广泛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专家认为思维与语文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

1.“形式的自然化”与人脑思维过程相契合。

首先,呈辐射状(树状)的思维导图,与人类的大脑神经元形状极其相似。

其次,思维导图的形状与自然界很多事物的形体极其相似,如叶脉、蛛网、闪电、树枝等。

再次,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与人类大脑思考的过程相似,都是主干延伸,形成次级分支并发展更多的内容,是大脑的工作模式的真实反映。

对于学生来说,接受思维导图如同接受自然界的事物,神奇而熟悉。

2.“思维可视化”与儿童心理相契合。

小朋友特别喜欢涂鸦、画画,那么会涂鸦的人就会画导图,因为绘制导图的活动符合儿童游戏心理。

三、击破思维“困局”

(一)阅读——梳理,让思维“有序”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绘图时机与绘图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梳理,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1.课前梳理,辅助预习

以往,我们利用预习单来辅助学生进行预习,其弊端较多,一是教师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二是预习单形式单一且枯燥,未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体验参与感很低。

后来,我们将思维导图先引用到课前预习中试行。就这样,在老师的带领与讲解下,学生有了第一次的绘制体验。慢慢地,这种预习方式深受学生喜欢,略有成效。学生的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都有了提高。学生自己参与绘制思维导图,才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实现了高效学习。

经过摸索, 我们建立一个适用于大部分文章的预习模型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不仅能使学生整体观照文本,快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可谓是“一图抵千言”的效果。

2.课中梳理,突破难点

我们尝试将导图引用到课堂上,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为例进行分析。由于本单元的文章教长,信息繁多,因此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定为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这一要求,正是我们引入思维导图的好时机,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现以《忆读书》课堂实录为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哪些读书经历?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梳理信息。

生交流

生1:先童年读书回忆,是2—6段。

生2:接下来写的是少年时期读书,是第7段。

生3:中年读书也是第7段。

:接着找,晚年读书是哪几段?

生:9—10段。

:冰心在不同阶段回忆自己读了哪些书?完成你的思维导图学习单。

生完成学习单,随后投影展示,点评。










这一教学片段,很好的展示了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运用。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学生在绘制的思维导图时,要通过读来把握要点,理清脉络,从而抓住关键词语。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3.课后梳理,促进复习

 过去,我们学习完某一单元后,会布置学生做一次“知识小报”整理本单元知识点,旨来巩固所学,但是收效甚微,学生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耗时耗力。但如果用上思维导图呢?接下来,我们利用表格对比两种整理复习的形式,就一目了然了。

知识小报”复习弊端 VS 思维导图复习优势

埋没关键词,重点不突出

关键词明显且突出

枯燥无味,文字繁多,

图文并茂,形象有趣

知识结构零散,文字呈现

知识框架形象、直观,整体性强

复习时间长,效率低

复习时间短,效率高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巩固,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储存学习到的知识点,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于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

阅读课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巧妙引入思维导图,把整个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思维无形中发展。具体优势如右图所示:

(二)习作——联想,让思维“有物”

我们思维导图在阅读方面的实践,小有成效,我们想尝试在习作中引入思维导图。如今学生写作大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条理不清,没有提纲;二是写作不具体,言之无物;三是写作变成流水账,缺乏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

因此,我们清醒意识到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广度。

如果说梳理时整理思维,让思维“有序”。那么借助思维导图激发联想和想象,将实现让思维有“物”。“有序”又“有物”,才是高质量思维。因此,我们又继续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理清思路、选择材料、巧妙构思,从而掌握作文规律,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

以上是本学期对思维导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有了“思维导图”的加入,老师教的更清楚,学生学的更轻松。学生在体验绘制的过程中思维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然,关于思维导图,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开发和运用的地方。我们要正确认识思维导图的意义,利用思维导图,使思想更灵活、丰富、具体,让学生的心灵深处情感更舒展,生命更辽阔。

参考文献:

  1. 姚莹葭. 让思维导图成为初中语文阅读的支架[J]. 现代教学, 2020, No.463(17):44-45.

  2. 让思维导图成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拐杖[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 25(12):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