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8
/ 2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尹萍

深圳市梅林中学

一、新课标对“氧化还原反应”提及的内容描述

【内容要求】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提示】

1. 教学策略

●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 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

●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

● 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

● 组织专题性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2. 学习活动建议

①锌铜原电池的电流测定。②二价亚铁与三价铁离子的相对转化:采用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实现二价亚铁与三价铁离子的相对转化。③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选择生活中的几种典型水果:猕猴桃、苹果、梨、橙子、百香果、西瓜,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者双氧水溶液滴定,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④制作音乐贺卡的电池,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3. 情境素材建议

月饼盒中的小包装袋、切开时间长的苹果表面变色、汽车尾气污染(视频)、窗户上的铁栏杆常刷上油漆的目的等。

【学业要求】

能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判断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学业质量水平(水平1-1):能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本质,能结合实例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二、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关于于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新课程体系中是分三阶段完成的: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处于第二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1. 利用初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2. 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探究性实验教学目标

1.锌铜原电池,以稀硫酸作电解液,通过电流表示数分析出氧化还原的实质。从微观的角度给与解释,从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会判断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会用双线桥分析该实验中每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2.锌铜原电池的电流测定实验。二价亚铁与三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实验。

四、评价目标

课时评价目标:

(1)让学生体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基于“双线桥”法能辨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3)培养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思想的思维,通过复习及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探究性实验评价目标: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分析和交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层次(宏观物质水平、微观电子水平)。

(2)通过对具体实验现象的辨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操作及化学反应辨识能力水平(宏观现象、微观原因)。

(3)通过实验设计与实施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1)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理解。

(2)通过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六、情境创设

以下可以情境选择一两个放在课程开头:月饼盒中的小包装袋为什么可以防止月饼被氧化;刚切开的苹果和切开时间长的苹果表面颜色为何有较大差异;汽车尾气污染是如何造成的(视频);窗户上的铁栏杆常刷上油漆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探究实验一】由教师演示锌铜原电池,通过电流表测定电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探究实验二】自制音乐贺卡的电池:发给学生锌片铜片(实验完成要回收)和若干导线,让学生自主制作音乐贺卡的电池,拍摄视频。

【探究实验三】1、药品及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H2O2、KSCN溶液、铁氰化钾溶液。

教师引导:

布置任务,查阅课本及资料,认识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二价亚铁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如何验证产物为三价铁离子二价亚铁。

学生活动:

从化合价变化角度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书写该过程中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会用单线桥、双线桥分析离子方程式中电子的转移数目。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意图:

从化合价变化这个特征分析如何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检测学生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回顾二价亚铁与三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建立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思路: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分析氧化剂、还原剂——从电子守恒角度配平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经历宏观-微观-宏观的思维过程,从而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模型。


、自我测评

化学实验课堂测评表(离子反应) 姓名

1.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打√表示你完成了,打× 表示没有完成

A是否清楚原电池实验的实验目的。 ( )

B是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

C是否会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A能否真实、全面地描述实验现象、数据。( )

3. 对实验的解释与结论。( )

A能否将原电池能产生电流与微观的电子转移联系起来。 ( )

B会利用电子守恒思想画出双线桥、单线桥。( )

参考文献

[1]王磊, 黄燕宁.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J].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9.

[2]高海英. 基于三重表征的教学设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赵建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C]//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论坛论文集.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