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2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王亚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2600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下文简称“该理论”)内涵丰富,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发展,其在多个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下文对该理论内涵及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该理论成果的运用之路。

关键词:新形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理论应用


引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属于中国处于不同发展背景之下,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而来的理论成果,无论是对中国的理论、制度方面的创新,还是中国道路实践方面的创新都有重要指导意义。解读该理论内涵,梳理其发展脉络特点,明确理论应用要点,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永恒话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文化内涵解读

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就是将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从国情出发,利用该理论对于中国的革命、经济建设、社会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和中国建设改革情况相适应的政策、路线、理论及方针。在此期间,该理论也逐渐发展,应用方面日益成熟,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随着该理论的发展,还有学者认为该理论思想内涵就是将中国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实践相互融合,让中国的上述发展和理论之间一脉相承。中国化理论也是共产党在经历大量实践以后总结出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因为社会背景较为独特,使得该理论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特色,兼具包容性特点[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主要经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引入和传播阶段,此阶段是在20世纪之初,该理论初入中国,尚未得到社会或者知识分子普遍认可,仅有一批极度渴望国家改革的先驱者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及著作,其理论在中国民众心中认可度不高。第二,尝试和借鉴阶段,在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利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来解决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各类问题,但是还不能独立运用此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党建问题、革命问题等解决过程还存在照搬苏联经验这类教条主义特点。第三,中国化阶段,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开始直至今日,该理论在中国化阶段充分将中国社会背景和经济情况考虑其中,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化特色理论成果。该理论的本质与核心就是按照中国国情,来解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将理论进行升华,进而形成和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应用

(一)指导经济建设

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我国经济建设,主要是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定位,建设和中国国情高度相符的理论体系,丰富该理论的内涵,展现出其应用的全新境界,对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国,融合改革开放这一举措,辅助经济建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之下,让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所以,在应用该理论过程当中,应该清晰地看到中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状态,以尊重现实的态度,探寻经济、社会等发展过程面临的全新问题,寻找有效的措施,对于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将制约发展的问题不断解决,助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该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应用是改革开放得以成功应用的重要原因。正是有了改革开放这一成功的实践道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源动力,也为经济发展开辟了全新思路。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实施,也推动了该理论中国化进程,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的快速发展,并为发展过程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

(二)指导党的建设

首先,指导党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属于党建基础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运用过程,能够克服各类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断让党员觉悟、理论素养提高,使党员从思想和组织上都能秉承该思想原则。党的思想经历了“从实际出发、理论实际相连、实践中验真理”这一系列思想,上述思想的提出都是该理论中国化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成果,让党的思想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的思想,并且探索党建工作方法,丰富思想教育形式,通过自我批评的方式完成思想斗争,锤炼党性修养,将全党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其次,指导党组织建设。党组织是党力量的源泉,在党的领导下,所有工作的落实需要通过组织来实现,因此,只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才能完成各项工作。毛泽东提出先确认政治路线,再培养干部队伍,保证队伍人员才德兼备;邓小平认为,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干部人才。自十八大会议以后,中国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要全面贯彻全新的社会思想,就需要将党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注意忠诚、高素质干部的培养,汇集各方爱国人才,以德为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党组织建设路线要求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支撑。

最后,指导党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毛泽东提出民主集中制,着重论述集中和民主二者之间辩证关系,并且采取党委制,奠定了党制度基础。邓小平不断对党制度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应该健全党的制度,保证制度不因人而异。自十八大以来,党制度建设的位置更加突出,要求从严治党,将党组织存在的思想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制度建设能够和其他建设相互融合,完成配套衔接,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能,还需要注意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保证制度的应用能够管人、事、权,制度之前人人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保持党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2]

结束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的发展顺应时代,当前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由于该理论是革命时期建立而来,当前,我国正处于全新的发展环境当中,应该通过大量实践,不断创新理论应用方法,探索该理论多创新应用方向,为中国发展与改革提供思想引领。

参考文献:

[1]吴秀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6(03):45-52.

[2]王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趋势[J].现代交际,2020(14):210-211.

[3]魏传光.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 深圳特区报,2021-11-23(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