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心理关怀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心理关怀的应用策略

韦靖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提升,国家各方面都随之不断发展完善,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如何解决当代中职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每位班主任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本文基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绪;理性

前言:相对其它阶段的教育来说,中职生的班级管理更具有挑战性和特殊性,因为中职生中职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是16-18岁的孩子,正当青春,他们在情绪上会出现两极化的现象,易喜易怒,心理自卑,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未来充满茫然。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重视,做到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关怀教育,注重正面引导,注重自身作则,引导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1. 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生具有复杂的心理状态,其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情绪不稳,缺乏自制力。中职阶段的学生处于接近成年但尚未成年的阶段,他们会有一种自己已经成人的主人翁意识,认为自己可以独当一面,渴望追求自由,叛逆心比较重,做事情比较随心所欲,缺乏理性的思考。其二,心理空虚,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做出学习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但中职生大多是在中考失利落榜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较为落后,学习态度较为消极,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路是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同时,外界对于中职生存在一定的偏见,在社会上,大多人认为只有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去读中职,歧视中职生,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在家里,学生要面对家长对于自己落榜后的失望和愧疚,由此导致部分中职生自甘堕落,更加放纵自我,沉迷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等等,对学习却缺乏兴趣,不管不顾。其三,心理自卑,衍生择业恐慌。成绩差带给学生较大的挫折感,他们大多数会存在自卑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进而会衍生成对未来的恐慌,尤其体现在就业方面。虽然社会提倡“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但中职生的就业大多处于被动状态。纵观近几年来,中国各大公司对于人才的招聘条件来看,最低的文化水平要求都是大专及以上,大多数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大的难题,学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他们不愿意去干廉价的苦力工作,有些工作薪水高又觉得太累,大多数中职生创业又没有经济条件,薪水高相对轻松的工作对文凭要求又比较高,这些困境导致学生心理焦虑,内心惧怕走出校园。

  1. 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心理关怀的应用策略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关怀教育

沟通是通往人心里的桥梁,爱是促进有效沟通的必要因素,在班级管理中,倾注爱的教育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倾诉苦闷,摆脱困境。尤其是对于中职生的管理教学方面,更要以一颗赤城的爱心去对待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关怀教育。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尊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起学生的信心。我建议,教师在制定班规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召开一个小小的班会,倾听学生的意见,问问学生,现在他们作为班级的主人翁,应当如何管理这个家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来,树立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班级管理干部的选拔上,也应有所变动,可以通过流动担任的方式,让学生都能体会到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逐步建立起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生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学生帮助。就此,我建议教师可以在班级上设立一个热线信箱,引导学生把心里话说出来,把心里的苦闷写出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家庭条件比较具体的学生,教师可以私下找到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奖学金、助学金的申请,在学生生病的时候,关心问候学生的身体状况,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开展一次班级联欢等等,拉进与学生的距离,用爱感染学生。

(二)注重正面引导

所谓正面引导,提倡的是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转变自卑的心态,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进行正面引导,要做到两者并行。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应当给予肯定。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唯一的标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把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综合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中,尤其是中职生,他们的成绩都相对落后,教师更要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例如,中职生中有些同学具有绘画天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办黑板报、参加校运会,为班级赢取荣誉;成绩落后的学生取得进步,教师要进行表扬,认可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可以设立榜样之星,鼓励学生多做好人好事。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正面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擅长聆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耐心教导,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感染学生,让其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并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例如,学生发生了矛盾,许多老师下意识的训斥学生,处罚学生,这是不可取的,矛盾双方的学生对于这种处理方式有时也会心生不满,反而加重了彼此的矛盾。我们首先应当制止学生的行为,慢慢与学生交谈,安抚学生的情绪,问清事情的原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循循进行劝导,随后安排一些必须几人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去执行,化解学生间的矛盾。

(三)注重以身作则

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在中职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形成。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成长为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积极进取的人。我认为,在生活习惯方面,教师要注重文明礼仪,引导学生改正的不文明行为。作为教师,理当注重个人卫生,穿着干净整洁,举止文明得体,不迟到早退,不说脏话,不恶语中伤他人,引导学生改正说脏话、不讲卫生、不敬师长、辱骂他人等不文明行为。在工作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多看正能量的书籍,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鼓励同学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改正懒惰散漫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向孩子们谈一谈自己的理想目标,或者自己是怎样成为中职教师,并且自己为理想的实现而做出的努力,结合所学的专业和以往学生的就业情况,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明晰学习目标,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生的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用爱进行班级管理,多表扬,多鼓励,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严于律己,注重自身作则,引导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今天怎样做班主任-点评100个典型成功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6.

[2]雷彦.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12.

[3]秦雪莲.中职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之我见.[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