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引导,带动小学数学教学进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以问题为引导,带动小学数学教学进步

李见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湾丘彝族乡中心学校(四川 攀枝花 617208 )

摘要: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们思维探索发展的过程,他们的想法新奇,问题繁杂,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快。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质疑提问的意识却很薄弱,很多学生都是不敢问、不想问,这就会导致教学时间利用率低,学生无法完全掌握知识。鉴于此,在教学中用问题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逐渐对知识理解透彻,牢固掌握其中的精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为引导 小学数学

1以问题为引导,解决认知冲突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随着知识的累积在不断发展,由此会产生很多认知冲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冲突设计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提高学生们掌握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即使变换题型也能有条理、有规律地掌握要点,从容应对。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先在板书上写61cacaeb7c468_html_f9eec9118efc1e8d.gif =61cacaeb7c468_html_33335bdff1f6bb76.gif =61cacaeb7c468_html_42fcc88a9367dfd4.gif ,再提问学生们,觉得这个公式成立吗?为什么成立呢?分子和分母为什么像是有规律可循?课上可以给几分钟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而后归纳讨论结果,教师最后总结。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在解决认知冲突的同时,也能提高综合能力。

2以问题为引导,贯穿新旧知识

每个年级的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脑海中,将零散的知识整理成知识构架,在遇到问题时合理运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先可以出示不同的三角形道具,然后问学生要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时会回忆到所学的知识点,经过小组讨论后,会得出答案,教师再加以补充或纠正。最后,教师仔细讲解重点难点和解决问题的简单途径,让学生在贯穿新旧知识之后,建立更加合理的数学知识框架。

3以问题为引导,重视实操过程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重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很难理解一些数学计算公式,教学价值难以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实践探究。例如,在学习“圆”时,可以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上问学生圆有什么特点?怎样动手画出的圆形才最“圆”。在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结束之后询问“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由此引出“圆心是什么”这一课题。接着,再让学生以圆心为中心画出线段,观察圆中的线段是否相等?然后讲述直径与半径的知识内容。最后,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这样层层思考,步步深入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更加有成就感。

4以问题为引导,拓展思维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讲授完教材内容后,很难有多余时间延伸到课外等领域。学生的思维长期闭塞,思考能力也会受到局限。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多学习、勤思考,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弥补课上的不足。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积时,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身边圆柱体的体积,可以是钢管或花瓶,测量好数据之后,根据这些计算物体的体积。再思考这些圆柱体的形状有什么优点?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再挖掘探索,拓展思维,更好地从方方面面巩固数学知识。

5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与语文不同,它虽然依附一些公式作为基础,但是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行的,过分依赖教师的引导也是不可取的。学生们必须要在学习中由浅入深,深入思考,了解透彻,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自发思考,活学活用。可如何让学生们自主地去学习呢?前提是他们喜欢这门学科,对它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基于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形、四边形及长方形等知识,在图形的认知度上有了了解,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用数方格这种拼凑法来计算多边形面积,渐渐推算出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可移动的四边,引出长方形面积,最后,询问学生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同?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兴趣。

6以问题为引导,注重主体地位

主体地位的颠倒一直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上教师讲授知识,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没有注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虽然教师也在采取“以问题为引导”的方式,但在选问题时不够“一针见血”,简单的问题无法引发学生深思,自然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合生活实际,让数学知识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自行车是生活中常见到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前后齿轮,这就可以结合学过的圆周长,询问学生为什么自行车的前后齿轮大小不同?学生在思考后会得出结论,这样设计的原理是通过齿轮周长不同,在骑行时更节省体力。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才会让学生们更好理解,这样学到的数学知识也更具备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以问题为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们能积极地去思考探究,将学到的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个体的成绩提高后从而带动小学数学成绩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天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和应用[J]. 科技资讯,2020,18(18):112,114.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20.18.112.

[2] 杨红辉.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21(3):1033.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1.03.959.

[3] 王聪. 构建合理教学举措,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步[J]. 文渊(中学版),2021(5):1670. 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1.05.1570.